第四百二十三章 空口承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春色最新章节!
永乐六年正月初二,冰雨仍未停息,道路一片泥泞。
朱高煦下令,都督刘瑛率左右哨及前军共计三路军,留下辎重之后,拔营继续前进。
先遣出发的军队、到达贵州城之后,刘瑛会留下左右哨由副将统率、在贵州城先扎营;而刘瑛本人则率余下的前军人马,向入湖广道方向继续进军。
朱高煦等不及雨停了。大明朝疆域太辽阔,仅是一省地盘之内,各地的天气也极可能各不相同。播州在下雨,吴高军那边却或许天气晴朗。
万一吴高军先靠近贵州了,之前的方略全部都得作废,重新想办法!
……时汉王军前中后三军的兵力,每军步骑的人数、都超过了二万五千人;而左右哨、左右掖四军的编制,是各分左右两卫,一军有一万一千余众。全军总兵力十二万余人。大明朝各省各地的卫所制度都差不多,但军队的编制却各不相同,与带兵主帅家传的兵法战术和习惯有关。
前军等部人马离开大营,已在道路上行军。朱高煦赶到了前方的大路上,下马在步军队列旁边步行,他杵着一根长枪,在泥泞里走着,很快靴子、裤腿上便全是泥水。
难怪此时人们把那些需要劳动的百姓、不仅是农夫,都称之为泥腿子。几乎所有的道路在下雨后都很糟糕,只要不是在大城池庭院中生活的人,腿上很难没有泥。
将士们纷纷侧目观望步行的汉王。朱高煦转头大声道:“本王自己试试,这路究竟能不能走!”
就在这时,骑着马的刘瑛迎面赶来了,刘瑛道:“王爷!请王爷上马,末将步行!”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你也下马,陪本王走一走。”
刘瑛翻身下马,抱拳道:“末将遵命。”
朱高煦心里认可的、最有能耐的那些大将,此时都有重要的使命;军中已没有让他完全满意的大将。大军里的大将们,除了云南的卫指挥使,便是汉王府以前的千户、副千户升上来的……除此之外,三个护卫指挥使之一,刘瑛就在军中。
他想起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最贵的东西是甚么?人才!
此时双方都有点尴尬。朱高煦认为增援贵州的官军大将,吴高不是最适合的,他太稳了;如果不考虑何福的把柄被朱高煦捏着,何福更好……而汉王军去阻击吴高军的人,反而需要很稳当的人,刘瑛也不是最好的人选。
可朱高煦苦于一时无人可用。
他回忆了一番刘瑛在诸次战役中的表现,以及平时言论,觉得刘瑛是个倾向于进攻、中规中矩摆开决战的人。就像大伙儿在重庆府之时,刘瑛与瞿能争执,主张的不同之处、其实就在于是否激进。
刘瑛现在就在朱高煦的旁边,位置稍微落后朱高煦一个肩头,俩人一起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着。刘瑛应该已经猜到,朱高煦有话要叮嘱他,所以一边小心脚下,一边默默地等待着。
朱高煦终于说道:“我每次到别的地方去,心里都会忍不住很高兴。”
刘瑛点头发出一个声音,随口附和着。诸将似乎已经熟悉朱高煦的习惯了,他谈正事的时候,时不时会先东拉西扯说一些小事。
朱高煦继续道:“好像是因为儿时的回忆,那时每次去舅舅家(当然不是指徐家),长辈和小伙伴都对我很亲热,能有许多新奇的玩耍。功课不用做了,父母因在亲戚面前、对我的管束也少了一些。所以每次要离家出发去外地,我的心情就特别好。”
他转头看了刘瑛一眼,“刘都督可知,人在儿时的记忆是最深的,往往会影响一辈子。”
刘瑛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有道理。”
朱高煦张口欲言又止,不想继续说这事儿,改口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可能咱们一生也不会去贵州城。”
“战场……如赌|场。”朱高煦叹出一口气,马上转头小声说道,“咱们没有太多本钱,这种大会战只要输一次,形势就会急转直下!投降的人,恐怕会比四川官府的敌军文武还要多;就算有人想借你我的脑袋去封侯、也并不奇怪。”
刘瑛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咬牙用力点了一下头。
俩人又沉默了一会儿,朱高煦才开口道:“我在‘靖难之役’中见过一些人,让他带几千人马、参与一场战斗,可能是一个良将;但往上升了一级,说不定就不好使了。能坐镇一方的大将,一定要有全局的念头,切勿因贪图一点军功、便误了大局!我在评判诸将功劳时,也不会按照寻常将士斩敌多少来看。刘都督听明白本王的意思了么?”
刘瑛那张白净有点女相的圆脸,忽然很紧张,他站定抱拳道:“末将请汉王指点战策!在时机恰当时,王爷可亲临东线战场,监督末将。”
不料朱高煦摇了摇头:“刘都督,这次你得靠自己。”
“为何?”刘瑛困惑地说道,“在王爷跟前我说句实话,以前末将没干过这等事,心里有点没底。”
朱高煦忽然从刘瑛的神态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依赖感;就好像未成年的孩子,依赖父母一样。刘瑛已经三十来岁的人了,但这并不奇怪……或许人们在战争中,大多都还是孩子罢?将来人类的战争模式成长,还长着呢。
朱高煦答道:“尽快攻占贵州城,乃此次大战的重中之重。本王无法全程掌握东线战场,更比不上一直在前线的刘都督更了解实情。本王若插手,反而会影响你的判断、策略!刘都督,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每一个瞬间组成的无数直觉、猜测、权衡、想象力,才能形成方略的完整性和系统化,这便是为何带兵的主将总是只有一个,而不分左右将军的缘故。”
朱高煦一掌拍在刘瑛的肩膀上,看着他的眼睛鼓励地点了一下头:“记住你在全局中应该做的事,昨天已经谈过了。也要相信自己!这世上,一个人能担负重要的职责、并非随时都有机会。想一想永乐年间的那几个国公,张家、邱家、朱家,以前在燕王府的甚么位置。”
永乐朝最得重用和信任的武臣,当然是燕王府三护卫指挥使,而今已经名满天下。
国公这个位置,代表了太多东西。名声权势地位金钱美人,甚至可以把仇人毫无理由地弄出来报|复,至少私|欲大多都可以被满|足。
刘瑛的个子没有朱高煦高,他抬起头迎着朱高煦的目光,紧紧闭着嘴、眼睛炯炯有神。朱高煦知道他动心了,无论是对名誉、利益还是权势的渴求,都是一种欲|望。这才是人们能干大事的源动力!
朱高煦继续鼓励道:“记住,一定要全局获胜,那些东西才不是空口承诺!此役只要获胜,云、贵、川三地逾千里疆域,便能牢牢地被咱们握在手里,大业便有了根基。
汉王军以少胜众的辉煌战绩,会让天下亿兆臣民重新敬畏咱们,重新考虑咱们主宰大明皇朝的可能性;即便实力上还有差距,但咱们的气势形势已经盖过京师了。”
刘瑛的脸色和眼睛都微微发红了,抱拳斩钉截铁地说道:“末将一定不负重任!”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高煦满意地点头道,“刘都督还年轻,不要过早地老气横秋顽固不化,不是甚么事都一定像排兵布一样、得中规中矩。”
刘瑛又道:“末将谨记王爷教诲。”
朱高煦道:“刘都督率前军先上。待大军到达贵州城后,本王会调左掖、右掖增援刘都督,造成重兵向东线调动的假象。”
朱高煦说罢转头喊道:“牵马过来!”
待侍卫牵马上前,他便翻身上马,稀泥立刻将马镫、马腹上糊得到处都是。
他不再继续拿失败的下场来威胁刘瑛了……战败的下场当然很严重,朱高煦自己也不愿意去想象。
这是没办法的事,没任何赌|博、能用一文钱赢得十万两,想得到多少、就得拿多少代价去搏……除了买彩票,可是明朝没有彩票,朱高煦以前也从来不买彩票;因为那玩意的对家不止一个,而是与上亿人搏机会。
朱高煦抱拳道:“刘都督,好运!”
刘瑛也回礼作拜:“王爷保重。”
朱高煦骑马带着护卫小队,往行军的反方向回去。
他回到了驿站,下马时见妙锦正站在屋檐下看雨,便走过去招呼了一声。妙锦打量了他一眼,道:“汉王快去换身衣裳罢。”
朱高煦低头一看,说道:“晚上再换,一会儿我还要出门。”
妙锦问道:“汉王去送刘都督了,说了甚么?”她好像对朱高煦的言谈十分有兴趣。.
朱高煦随口道:“我告诉他战争胜利了、他能得到甚么。”
妙锦又详问了一句,朱高煦走上前,沉声道:“国公。”
永乐六年正月初二,冰雨仍未停息,道路一片泥泞。
朱高煦下令,都督刘瑛率左右哨及前军共计三路军,留下辎重之后,拔营继续前进。
先遣出发的军队、到达贵州城之后,刘瑛会留下左右哨由副将统率、在贵州城先扎营;而刘瑛本人则率余下的前军人马,向入湖广道方向继续进军。
朱高煦等不及雨停了。大明朝疆域太辽阔,仅是一省地盘之内,各地的天气也极可能各不相同。播州在下雨,吴高军那边却或许天气晴朗。
万一吴高军先靠近贵州了,之前的方略全部都得作废,重新想办法!
……时汉王军前中后三军的兵力,每军步骑的人数、都超过了二万五千人;而左右哨、左右掖四军的编制,是各分左右两卫,一军有一万一千余众。全军总兵力十二万余人。大明朝各省各地的卫所制度都差不多,但军队的编制却各不相同,与带兵主帅家传的兵法战术和习惯有关。
前军等部人马离开大营,已在道路上行军。朱高煦赶到了前方的大路上,下马在步军队列旁边步行,他杵着一根长枪,在泥泞里走着,很快靴子、裤腿上便全是泥水。
难怪此时人们把那些需要劳动的百姓、不仅是农夫,都称之为泥腿子。几乎所有的道路在下雨后都很糟糕,只要不是在大城池庭院中生活的人,腿上很难没有泥。
将士们纷纷侧目观望步行的汉王。朱高煦转头大声道:“本王自己试试,这路究竟能不能走!”
就在这时,骑着马的刘瑛迎面赶来了,刘瑛道:“王爷!请王爷上马,末将步行!”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你也下马,陪本王走一走。”
刘瑛翻身下马,抱拳道:“末将遵命。”
朱高煦心里认可的、最有能耐的那些大将,此时都有重要的使命;军中已没有让他完全满意的大将。大军里的大将们,除了云南的卫指挥使,便是汉王府以前的千户、副千户升上来的……除此之外,三个护卫指挥使之一,刘瑛就在军中。
他想起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最贵的东西是甚么?人才!
此时双方都有点尴尬。朱高煦认为增援贵州的官军大将,吴高不是最适合的,他太稳了;如果不考虑何福的把柄被朱高煦捏着,何福更好……而汉王军去阻击吴高军的人,反而需要很稳当的人,刘瑛也不是最好的人选。
可朱高煦苦于一时无人可用。
他回忆了一番刘瑛在诸次战役中的表现,以及平时言论,觉得刘瑛是个倾向于进攻、中规中矩摆开决战的人。就像大伙儿在重庆府之时,刘瑛与瞿能争执,主张的不同之处、其实就在于是否激进。
刘瑛现在就在朱高煦的旁边,位置稍微落后朱高煦一个肩头,俩人一起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着。刘瑛应该已经猜到,朱高煦有话要叮嘱他,所以一边小心脚下,一边默默地等待着。
朱高煦终于说道:“我每次到别的地方去,心里都会忍不住很高兴。”
刘瑛点头发出一个声音,随口附和着。诸将似乎已经熟悉朱高煦的习惯了,他谈正事的时候,时不时会先东拉西扯说一些小事。
朱高煦继续道:“好像是因为儿时的回忆,那时每次去舅舅家(当然不是指徐家),长辈和小伙伴都对我很亲热,能有许多新奇的玩耍。功课不用做了,父母因在亲戚面前、对我的管束也少了一些。所以每次要离家出发去外地,我的心情就特别好。”
他转头看了刘瑛一眼,“刘都督可知,人在儿时的记忆是最深的,往往会影响一辈子。”
刘瑛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点头道:“王爷所言,极有道理。”
朱高煦张口欲言又止,不想继续说这事儿,改口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可能咱们一生也不会去贵州城。”
“战场……如赌|场。”朱高煦叹出一口气,马上转头小声说道,“咱们没有太多本钱,这种大会战只要输一次,形势就会急转直下!投降的人,恐怕会比四川官府的敌军文武还要多;就算有人想借你我的脑袋去封侯、也并不奇怪。”
刘瑛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咬牙用力点了一下头。
俩人又沉默了一会儿,朱高煦才开口道:“我在‘靖难之役’中见过一些人,让他带几千人马、参与一场战斗,可能是一个良将;但往上升了一级,说不定就不好使了。能坐镇一方的大将,一定要有全局的念头,切勿因贪图一点军功、便误了大局!我在评判诸将功劳时,也不会按照寻常将士斩敌多少来看。刘都督听明白本王的意思了么?”
刘瑛那张白净有点女相的圆脸,忽然很紧张,他站定抱拳道:“末将请汉王指点战策!在时机恰当时,王爷可亲临东线战场,监督末将。”
不料朱高煦摇了摇头:“刘都督,这次你得靠自己。”
“为何?”刘瑛困惑地说道,“在王爷跟前我说句实话,以前末将没干过这等事,心里有点没底。”
朱高煦忽然从刘瑛的神态语气中,感受到了一种依赖感;就好像未成年的孩子,依赖父母一样。刘瑛已经三十来岁的人了,但这并不奇怪……或许人们在战争中,大多都还是孩子罢?将来人类的战争模式成长,还长着呢。
朱高煦答道:“尽快攻占贵州城,乃此次大战的重中之重。本王无法全程掌握东线战场,更比不上一直在前线的刘都督更了解实情。本王若插手,反而会影响你的判断、策略!刘都督,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每一个瞬间组成的无数直觉、猜测、权衡、想象力,才能形成方略的完整性和系统化,这便是为何带兵的主将总是只有一个,而不分左右将军的缘故。”
朱高煦一掌拍在刘瑛的肩膀上,看着他的眼睛鼓励地点了一下头:“记住你在全局中应该做的事,昨天已经谈过了。也要相信自己!这世上,一个人能担负重要的职责、并非随时都有机会。想一想永乐年间的那几个国公,张家、邱家、朱家,以前在燕王府的甚么位置。”
永乐朝最得重用和信任的武臣,当然是燕王府三护卫指挥使,而今已经名满天下。
国公这个位置,代表了太多东西。名声权势地位金钱美人,甚至可以把仇人毫无理由地弄出来报|复,至少私|欲大多都可以被满|足。
刘瑛的个子没有朱高煦高,他抬起头迎着朱高煦的目光,紧紧闭着嘴、眼睛炯炯有神。朱高煦知道他动心了,无论是对名誉、利益还是权势的渴求,都是一种欲|望。这才是人们能干大事的源动力!
朱高煦继续鼓励道:“记住,一定要全局获胜,那些东西才不是空口承诺!此役只要获胜,云、贵、川三地逾千里疆域,便能牢牢地被咱们握在手里,大业便有了根基。
汉王军以少胜众的辉煌战绩,会让天下亿兆臣民重新敬畏咱们,重新考虑咱们主宰大明皇朝的可能性;即便实力上还有差距,但咱们的气势形势已经盖过京师了。”
刘瑛的脸色和眼睛都微微发红了,抱拳斩钉截铁地说道:“末将一定不负重任!”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高煦满意地点头道,“刘都督还年轻,不要过早地老气横秋顽固不化,不是甚么事都一定像排兵布一样、得中规中矩。”
刘瑛又道:“末将谨记王爷教诲。”
朱高煦道:“刘都督率前军先上。待大军到达贵州城后,本王会调左掖、右掖增援刘都督,造成重兵向东线调动的假象。”
朱高煦说罢转头喊道:“牵马过来!”
待侍卫牵马上前,他便翻身上马,稀泥立刻将马镫、马腹上糊得到处都是。
他不再继续拿失败的下场来威胁刘瑛了……战败的下场当然很严重,朱高煦自己也不愿意去想象。
这是没办法的事,没任何赌|博、能用一文钱赢得十万两,想得到多少、就得拿多少代价去搏……除了买彩票,可是明朝没有彩票,朱高煦以前也从来不买彩票;因为那玩意的对家不止一个,而是与上亿人搏机会。
朱高煦抱拳道:“刘都督,好运!”
刘瑛也回礼作拜:“王爷保重。”
朱高煦骑马带着护卫小队,往行军的反方向回去。
他回到了驿站,下马时见妙锦正站在屋檐下看雨,便走过去招呼了一声。妙锦打量了他一眼,道:“汉王快去换身衣裳罢。”
朱高煦低头一看,说道:“晚上再换,一会儿我还要出门。”
妙锦问道:“汉王去送刘都督了,说了甚么?”她好像对朱高煦的言谈十分有兴趣。.
朱高煦随口道:“我告诉他战争胜利了、他能得到甚么。”
妙锦又详问了一句,朱高煦走上前,沉声道:“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