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直接动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三十章 直接动因
在北方寒流与南方暖流的共同作用下,即将席卷全球的风暴变得愈发猛烈。
11月15日,俄罗斯当局正式宣布,按计划在中央-西方战区、乌拉尔-高加索战区、西伯利亚战区与远东战区同时开始全军性质的大换装。同一天,驻扎在俄罗斯境内、以及邻国的11个主力师率先移防,前往接受新式武器装备。
按计划,这些部队在换装之后将分别开赴设在加里宁格勒州、摩尔曼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罗斯托夫州、奥伦堡州、阿尔泰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滨海边疆区的综合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因为这些州、以及训练场地都在边境地区,且大部分面向欧洲、中亚与共和国,所以俄罗斯此举立即引起了欧盟、中亚各国与共和国的强烈反响。
11月16日,欧盟与共和国先后向俄罗斯递交照会,希望俄当局谨慎行事,不要蓄意制造不安定因素,破坏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可想而知,这样的外交照会不会收到任何效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俄罗斯当局对此做出回应,也不可能使局势得到缓和。不管怎么说,在俄罗斯做出寻衅滋事的举措后,就算在态度上有所缓和,欧盟与共和国也不会拿安全事务开玩笑。说的更直接一点,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欧盟与共和国不会针锋相对的与俄罗斯铆上,也会采取防范性措施,以应付不测。
有意思的是,这次欧盟的反应速度比共和国快得多。
11月18日,在照会无果的情况下,在法德意的号召下,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在柏林召开了国防部长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既然是应对措施,自然不是闹着玩的。
当时,俄罗斯已经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3个师,加上换装后增派的1个装甲师与准军事部队,俄军地面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10万,而首当其冲的波兰总共也就只有20万正规军。算上部署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加上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的军队,波兰国防军将要面对3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正是如此,波兰国防部长主动提出,应该按照集体安全条约向波兰增派防御性部队。会议之外,波兰国防部长还单独会见了法德意的国防部长,提出协助防御请求。更重要的是,波兰当局提出的需求非常详细,即希望法德意分别向波兰北部、东部与东南部地区各派遣1个装甲旅与1个步兵旅的兵力,并且帮助波兰加强本土防空力量。在组织大会上,波兰国防部长还向其他成员国提出了协助防御请求,要求各个成员国都承担起集体防御的责任。
在波兰的强烈要求下,原本主要讨论欧洲战略安全形势的国防部长会议变成了战术讨论大会,即各国要不要向波兰派遣部队,以及应该派遣多少部队。
毋庸置疑,在集体安全问题上,法德意三国没有半点含糊。
会议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9日,法国总统就在视察巴黎近郊的法国陆军兵营的时候表示,只要有必要,法国必然会承担起集体防御的责任,而且法国当局已经根据局势发展在考虑向波兰派遣防御性地面部队,只要解决了一些相关问题,法国的地面部队能够在24小时内部署到位。
随着法国总统金口一开,德国总理与意大利总理也争先恐后的表明了态度。
当然,作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头号军火大国(早在20年代初,德国就超过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军火生产国与出口国)、波兰的邻国,德国表现得最为积极。在表示愿意按照集体防御所规定的义务向波兰派遣防御性部队之外,德国当局还明确表示,可以无偿为波兰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加快波兰预备役部队的动员速度。
在德国总理表态的时候,德国政府的代表已经在华沙与波兰当局进行相关谈判了。
因为早在半个世纪前,也就是加入北约集团的时候,波兰就按照要求对本国的武器装备做了改进,抛弃华约标准,完全采用北约标准。在随后的国防现代化浪潮中,出于各种客观因素,波兰只接收了少量美制武器装备,其主要武器装备均来自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提供的“豹”2a4、法国的“凯旋”自走火炮、瑞典的jas-39战斗机等等。受此影响,波兰的武器装备一直以欧洲货为主。印度战争后,北约名存实亡,波兰更是义无返顾的加入了欧洲大家庭,逐步淘汰了所有美制武器装备。为了促进欧洲一体化,德法等国还在向波兰出售武器装备的同时,让波兰企业参与军火生产。比如德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高强度合金装甲就在波兰生产,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的一些子系统也由波兰承担,欧洲新一代战斗机的前缘襟翼与起落架舱门也在波兰生产。
总的来说,波兰军队装备德制武器没有一点难度。
事实上,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立之后,波兰就按照组织规定调整了军事制度,即在适度削减正规军,以便有足够的经费用来组建欧洲联合部队之外,适当加强预备役部队与预备役体系建设,形成更有效的战争动员机制,弥补裁军对国防实力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欧洲的总体防务水平。在此机制下,关键不是组建多少预备役部队,而是提高预备役部队的紧急应变能力,以及国家在短期内的战争动员能力。为此,波兰将预备役部队的年均训练时间由3周延长到8周,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装备适应训练,并且为预备役部队提供主战部队的全套武器装备。
有了完善的动员机制,加上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波兰的战争潜力不可低估。
根据官方信息,波兰陆军的正规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国内任何地点,在48小时之内到达欧安组任何一个成员国境内。更重要的是,波兰的预备役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动员,在48小时之内全部归队,在72小时之内做好战斗准备,在1周之内形成完备的战斗力。当然,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有足够多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动员起来的预备役部队。轻武器的问题还不大,所有预备役军人都有必备枪械,关键就是重武器,特别是和平时期不可能大规模装备的主战武器。
如果仅凭波兰一国之力,肯定无法储备足够的重武器。
这个时候,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虽然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集体防御条约中没有规定法德意等国有义务为其他成员国提供无偿援助,和平时期,不管是波兰还是别的国家,都得为国防建设掏腰包,但是集体防御条约中明确规定,在成员国遭到敌国侵略、以及遭受侵略威胁的时候,其他成员国有无偿提供帮助的义务与责任,所以在波兰发出协助防御的请求之后,法德意等国迅速做出反应,作为波兰的邻国,德国更是表现得异常积极。
说白了,波兰就是德国的屏障。
不管德国当局是否承认,在与法国等具有相似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夙敌握手言和之后,德国要想成为欧洲大国,首先就得盯住东面的俄罗斯,提防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而波兰就是挡在德国身前的屏障。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帮助波兰加强防御,抵抗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进行本土防御。
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增兵,德国感受到的威胁比波兰还要强烈。
要知道,德国才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波兰不过是个普通工业国。如果俄罗斯打算西向争霸,以问鼎欧陆为最终目的,首先遭殃的不会是波兰,也不会是躲在大后方的法国,而是紧守西欧大门的德国。可以说,只要战争爆发,俄罗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兵力摧毁德国的工厂,削弱欧洲国家的战争潜力。
总而言之,德国要不积极,那才是怪事。
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内部,论号召力的话,德国不在法国之下。
因为法国与意大利也已经表态,加上德国如此积极,所以没过几天,其他9个成员国也先后表示愿意按照集体防御条约出兵波兰。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欧洲国家的声音已经被压了下去。
11月20日,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雍玉刚到达比什凯克,开始了为期13天的中亚五国之行。
虽然共和国官方宣称雍玉刚是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邀请进行回访,但是谁都知道共和国总理在这个时候访问中亚五国的目的,雍玉刚在离京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提到,日益恶化的中亚局势已经对共和国在该地区、以及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共和国当局有权采取预防措施。
别忘了,雍玉刚与之前的阎尚隆一样,是从外交部走出来的总理。
作为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雍玉刚此行的意义非同凡响。如果算上之前裴承毅顺道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共和国在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恐怕没人怀疑雍玉刚的中亚五国之行不是去落实成果。
与总理的外交访问对应的,正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
11月21日,雍玉刚在比什凯克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时候,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了最新一轮军事调动。
与相对低调的外交活动相比,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就高调得多了。
按照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此次军事调动主要应对新的潜在威胁,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安排,驻扎在新疆塔里木地区的第九战斗单位进驻克拉玛依,与之配套的第90战斗单位进驻喀什;驻扎四川的第十战斗单位移防兰州,与之配套的第100战斗单位进驻吐鲁番;部署在巴基斯坦的第一战斗单位移防沃济拉巴德,与之配套的第110战斗单位调往喀布尔;部署在沈阳的第四战斗单位进驻哈尔滨,与之配套的第40战斗单位进驻长春;部署在广州的第六战斗单位调派大同,与之配套的第60战斗单位进驻呼和浩特。瑞安总共只调动了5支主力战斗单位与5支预备战斗单位,但是共和国此举立即引起悍然大波。
真正引人瞩目的不是主力战斗单位,而是预备战斗单位。
一直以来,共和国始终不承认10个预备战斗单位为正规军,而是将其划为了与美国国民警卫队、俄罗斯内务部队相似预备役部队,因此不受常规军控协议限制。在此之前,美俄等国还无法指责共和国,毕竟哪个国家都有预备役部队。随着共和国当局让预备战斗单位进行常规调动与部署,美国率先站了出来,认为共和国当局违背了常规军控协议,以预备役部队的秘密扩大陆军规模。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控。
说直接一点,如果美国的指控成立,即共和国擅自破坏常规军控协议的罪名成立,美国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退出军控协议,并且把责任全部推到共和国身上。到时候,就算由美国或者俄罗斯引发战争,主要责任也在共和国身上。
当然,要想让这个指控成立,肯定少不了全面调查。
要想展开调查,首先就得在外交上花不少功夫。
别的不说,预备役部队的认证标准是什么?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证标准,所以在美国当局表态之后,共和国立即做出回应,宣称美国的指责毫无根据,如果对预备役部队进行正常部署调动就算违反了常规军控协议的话,那么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俄罗斯的内务部队的日常调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不管怎么样,这个皮扯下去,肯定是没完没了。
当然,关键还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沉默了好几年的半岛电视台给出了最好的答复,即共和国陆军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足以抵消俄罗斯陆军的全部兵力,使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与部署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是,这个答复没能让观众感到满意。
以当时的情况,观众最想知道的是,共和国会不会像当年对付印度那样,凭借全球第一的军事实力,积极主动的发起进攻?
显然,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按照半岛电视台的分析,共和国有足够的实力击败俄罗斯,甚至能够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打垮俄罗斯,让这个国土面积全球第一的国家成为历史,但是任何战争都不可能不考虑外来因素,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已经进行的军事调动,也就是区区20万地面部队,最多只能加强本土战略防御,不具备战略进攻的能力。因为共和国的常备地面部队只有30万,所以在不进行军事动员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进攻。
关键就在这里,即共和国有没有进行军事动员。
这里提到的军事动员与战争动员是两回事,前者的范围要小得多,对共和国来说,主要就是征召适龄退伍军人。因为在之前的多次局部战争中,共和国都进行过军事动员,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动员机制,甚至与绝大部分退役军人签订了再服役合同,所以共和国的军事动员能力绝对是全球第一。按照一些西方新闻媒体估计,共和国能够在下达动员令后24小时之内动员30万陆军退役官兵,在1周之内动员60万陆军退役军人,算上其他军兵种,总动员能力更是超过了100万。
可以说,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预备役部队。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早就完成了军事体制改革,军官与士官在地面部队中占的比例超过八成,而按照正常情况,这个比例应该在两成左右。也就是说,结合军事动员机制,共和国陆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兵力扩大4倍。
由此可见,1周之内,北上部署的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就能扩充到80万。
毫无疑问,这不但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一支毁灭性的军事力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共和国陆军仅仅出动50万作战部队就打垮了人口第一大国,即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于印度,还有更加广袤的战略纵深,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这20多年里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别说旁观者,就连很多俄军将领都认为,以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以及俄罗斯的战争动员机制,只要共和国能够在俄罗斯方向上集中100万左右的地面部队,就能赶在俄罗斯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取得胜利。
可以说,共和国的这一军事调动,将欧亚大陆局势推到了战争边缘。
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动因!
第三十章 直接动因
在北方寒流与南方暖流的共同作用下,即将席卷全球的风暴变得愈发猛烈。
11月15日,俄罗斯当局正式宣布,按计划在中央-西方战区、乌拉尔-高加索战区、西伯利亚战区与远东战区同时开始全军性质的大换装。同一天,驻扎在俄罗斯境内、以及邻国的11个主力师率先移防,前往接受新式武器装备。
按计划,这些部队在换装之后将分别开赴设在加里宁格勒州、摩尔曼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罗斯托夫州、奥伦堡州、阿尔泰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与滨海边疆区的综合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因为这些州、以及训练场地都在边境地区,且大部分面向欧洲、中亚与共和国,所以俄罗斯此举立即引起了欧盟、中亚各国与共和国的强烈反响。
11月16日,欧盟与共和国先后向俄罗斯递交照会,希望俄当局谨慎行事,不要蓄意制造不安定因素,破坏欧亚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可想而知,这样的外交照会不会收到任何效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俄罗斯当局对此做出回应,也不可能使局势得到缓和。不管怎么说,在俄罗斯做出寻衅滋事的举措后,就算在态度上有所缓和,欧盟与共和国也不会拿安全事务开玩笑。说的更直接一点,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欧盟与共和国不会针锋相对的与俄罗斯铆上,也会采取防范性措施,以应付不测。
有意思的是,这次欧盟的反应速度比共和国快得多。
11月18日,在照会无果的情况下,在法德意的号召下,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在柏林召开了国防部长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既然是应对措施,自然不是闹着玩的。
当时,俄罗斯已经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3个师,加上换装后增派的1个装甲师与准军事部队,俄军地面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超过10万,而首当其冲的波兰总共也就只有20万正规军。算上部署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境内的俄军,加上白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的军队,波兰国防军将要面对3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正是如此,波兰国防部长主动提出,应该按照集体安全条约向波兰增派防御性部队。会议之外,波兰国防部长还单独会见了法德意的国防部长,提出协助防御请求。更重要的是,波兰当局提出的需求非常详细,即希望法德意分别向波兰北部、东部与东南部地区各派遣1个装甲旅与1个步兵旅的兵力,并且帮助波兰加强本土防空力量。在组织大会上,波兰国防部长还向其他成员国提出了协助防御请求,要求各个成员国都承担起集体防御的责任。
在波兰的强烈要求下,原本主要讨论欧洲战略安全形势的国防部长会议变成了战术讨论大会,即各国要不要向波兰派遣部队,以及应该派遣多少部队。
毋庸置疑,在集体安全问题上,法德意三国没有半点含糊。
会议的第二天,也就是11月19日,法国总统就在视察巴黎近郊的法国陆军兵营的时候表示,只要有必要,法国必然会承担起集体防御的责任,而且法国当局已经根据局势发展在考虑向波兰派遣防御性地面部队,只要解决了一些相关问题,法国的地面部队能够在24小时内部署到位。
随着法国总统金口一开,德国总理与意大利总理也争先恐后的表明了态度。
当然,作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头号军火大国(早在20年代初,德国就超过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军火生产国与出口国)、波兰的邻国,德国表现得最为积极。在表示愿意按照集体防御所规定的义务向波兰派遣防御性部队之外,德国当局还明确表示,可以无偿为波兰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加快波兰预备役部队的动员速度。
在德国总理表态的时候,德国政府的代表已经在华沙与波兰当局进行相关谈判了。
因为早在半个世纪前,也就是加入北约集团的时候,波兰就按照要求对本国的武器装备做了改进,抛弃华约标准,完全采用北约标准。在随后的国防现代化浪潮中,出于各种客观因素,波兰只接收了少量美制武器装备,其主要武器装备均来自欧洲国家,比如德国提供的“豹”2a4、法国的“凯旋”自走火炮、瑞典的jas-39战斗机等等。受此影响,波兰的武器装备一直以欧洲货为主。印度战争后,北约名存实亡,波兰更是义无返顾的加入了欧洲大家庭,逐步淘汰了所有美制武器装备。为了促进欧洲一体化,德法等国还在向波兰出售武器装备的同时,让波兰企业参与军火生产。比如德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高强度合金装甲就在波兰生产,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的一些子系统也由波兰承担,欧洲新一代战斗机的前缘襟翼与起落架舱门也在波兰生产。
总的来说,波兰军队装备德制武器没有一点难度。
事实上,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立之后,波兰就按照组织规定调整了军事制度,即在适度削减正规军,以便有足够的经费用来组建欧洲联合部队之外,适当加强预备役部队与预备役体系建设,形成更有效的战争动员机制,弥补裁军对国防实力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欧洲的总体防务水平。在此机制下,关键不是组建多少预备役部队,而是提高预备役部队的紧急应变能力,以及国家在短期内的战争动员能力。为此,波兰将预备役部队的年均训练时间由3周延长到8周,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装备适应训练,并且为预备役部队提供主战部队的全套武器装备。
有了完善的动员机制,加上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波兰的战争潜力不可低估。
根据官方信息,波兰陆军的正规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到达国内任何地点,在48小时之内到达欧安组任何一个成员国境内。更重要的是,波兰的预备役部队能在24小时之内完成动员,在48小时之内全部归队,在72小时之内做好战斗准备,在1周之内形成完备的战斗力。当然,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有足够多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动员起来的预备役部队。轻武器的问题还不大,所有预备役军人都有必备枪械,关键就是重武器,特别是和平时期不可能大规模装备的主战武器。
如果仅凭波兰一国之力,肯定无法储备足够的重武器。
这个时候,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虽然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的集体防御条约中没有规定法德意等国有义务为其他成员国提供无偿援助,和平时期,不管是波兰还是别的国家,都得为国防建设掏腰包,但是集体防御条约中明确规定,在成员国遭到敌国侵略、以及遭受侵略威胁的时候,其他成员国有无偿提供帮助的义务与责任,所以在波兰发出协助防御的请求之后,法德意等国迅速做出反应,作为波兰的邻国,德国更是表现得异常积极。
说白了,波兰就是德国的屏障。
不管德国当局是否承认,在与法国等具有相似思想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夙敌握手言和之后,德国要想成为欧洲大国,首先就得盯住东面的俄罗斯,提防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而波兰就是挡在德国身前的屏障。从德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帮助波兰加强防御,抵抗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实际上就是进行本土防御。
俄罗斯向加里宁格勒增兵,德国感受到的威胁比波兰还要强烈。
要知道,德国才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波兰不过是个普通工业国。如果俄罗斯打算西向争霸,以问鼎欧陆为最终目的,首先遭殃的不会是波兰,也不会是躲在大后方的法国,而是紧守西欧大门的德国。可以说,只要战争爆发,俄罗斯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中兵力摧毁德国的工厂,削弱欧洲国家的战争潜力。
总而言之,德国要不积极,那才是怪事。
在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内部,论号召力的话,德国不在法国之下。
因为法国与意大利也已经表态,加上德国如此积极,所以没过几天,其他9个成员国也先后表示愿意按照集体防御条约出兵波兰。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欧洲国家的声音已经被压了下去。
11月20日,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雍玉刚到达比什凯克,开始了为期13天的中亚五国之行。
虽然共和国官方宣称雍玉刚是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邀请进行回访,但是谁都知道共和国总理在这个时候访问中亚五国的目的,雍玉刚在离京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提到,日益恶化的中亚局势已经对共和国在该地区、以及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共和国当局有权采取预防措施。
别忘了,雍玉刚与之前的阎尚隆一样,是从外交部走出来的总理。
作为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雍玉刚此行的意义非同凡响。如果算上之前裴承毅顺道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共和国在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恐怕没人怀疑雍玉刚的中亚五国之行不是去落实成果。
与总理的外交访问对应的,正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
11月21日,雍玉刚在比什凯克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时候,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了最新一轮军事调动。
与相对低调的外交活动相比,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就高调得多了。
按照国防部公布的消息,此次军事调动主要应对新的潜在威胁,事实也确实如此。按照安排,驻扎在新疆塔里木地区的第九战斗单位进驻克拉玛依,与之配套的第90战斗单位进驻喀什;驻扎四川的第十战斗单位移防兰州,与之配套的第100战斗单位进驻吐鲁番;部署在巴基斯坦的第一战斗单位移防沃济拉巴德,与之配套的第110战斗单位调往喀布尔;部署在沈阳的第四战斗单位进驻哈尔滨,与之配套的第40战斗单位进驻长春;部署在广州的第六战斗单位调派大同,与之配套的第60战斗单位进驻呼和浩特。瑞安总共只调动了5支主力战斗单位与5支预备战斗单位,但是共和国此举立即引起悍然大波。
真正引人瞩目的不是主力战斗单位,而是预备战斗单位。
一直以来,共和国始终不承认10个预备战斗单位为正规军,而是将其划为了与美国国民警卫队、俄罗斯内务部队相似预备役部队,因此不受常规军控协议限制。在此之前,美俄等国还无法指责共和国,毕竟哪个国家都有预备役部队。随着共和国当局让预备战斗单位进行常规调动与部署,美国率先站了出来,认为共和国当局违背了常规军控协议,以预备役部队的秘密扩大陆军规模。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控。
说直接一点,如果美国的指控成立,即共和国擅自破坏常规军控协议的罪名成立,美国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退出军控协议,并且把责任全部推到共和国身上。到时候,就算由美国或者俄罗斯引发战争,主要责任也在共和国身上。
当然,要想让这个指控成立,肯定少不了全面调查。
要想展开调查,首先就得在外交上花不少功夫。
别的不说,预备役部队的认证标准是什么?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证标准,所以在美国当局表态之后,共和国立即做出回应,宣称美国的指责毫无根据,如果对预备役部队进行正常部署调动就算违反了常规军控协议的话,那么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俄罗斯的内务部队的日常调动也具有同样的性质。
不管怎么样,这个皮扯下去,肯定是没完没了。
当然,关键还是共和国的军事调动到底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沉默了好几年的半岛电视台给出了最好的答复,即共和国陆军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足以抵消俄罗斯陆军的全部兵力,使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与部署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是,这个答复没能让观众感到满意。
以当时的情况,观众最想知道的是,共和国会不会像当年对付印度那样,凭借全球第一的军事实力,积极主动的发起进攻?
显然,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按照半岛电视台的分析,共和国有足够的实力击败俄罗斯,甚至能够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打垮俄罗斯,让这个国土面积全球第一的国家成为历史,但是任何战争都不可能不考虑外来因素,更重要的是,共和国已经进行的军事调动,也就是区区20万地面部队,最多只能加强本土战略防御,不具备战略进攻的能力。因为共和国的常备地面部队只有30万,所以在不进行军事动员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进攻。
关键就在这里,即共和国有没有进行军事动员。
这里提到的军事动员与战争动员是两回事,前者的范围要小得多,对共和国来说,主要就是征召适龄退伍军人。因为在之前的多次局部战争中,共和国都进行过军事动员,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动员机制,甚至与绝大部分退役军人签订了再服役合同,所以共和国的军事动员能力绝对是全球第一。按照一些西方新闻媒体估计,共和国能够在下达动员令后24小时之内动员30万陆军退役官兵,在1周之内动员60万陆军退役军人,算上其他军兵种,总动员能力更是超过了100万。
可以说,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预备役部队。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早就完成了军事体制改革,军官与士官在地面部队中占的比例超过八成,而按照正常情况,这个比例应该在两成左右。也就是说,结合军事动员机制,共和国陆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兵力扩大4倍。
由此可见,1周之内,北上部署的10个战斗单位的20万大军就能扩充到80万。
毫无疑问,这不但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一支毁灭性的军事力量。要知道,二十多年前,共和国陆军仅仅出动50万作战部队就打垮了人口第一大国,即便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强于印度,还有更加广袤的战略纵深,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这20多年里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别说旁观者,就连很多俄军将领都认为,以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以及俄罗斯的战争动员机制,只要共和国能够在俄罗斯方向上集中100万左右的地面部队,就能赶在俄罗斯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取得胜利。
可以说,共和国的这一军事调动,将欧亚大陆局势推到了战争边缘。
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