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潜移默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七章 潜移默化
对德黑兰的伊朗人来说,也许永远也不会忘记那15天中发生的事情。
2042年12月23日下午,内贾德在视察德黑兰国立军事医院的时候遭到刺杀。装扮成医院警卫的刺客用1把德国hk公司生产的5.7毫米口径手枪向他开了6枪,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内贾德竟然没有完蛋。当然,这与行刺地点有关。总统卫队的保镖击毙刺客后,就让医院的外科医生现场给总统做手术,取出了3颗子弹,随后把当时正在伊朗工作的一名共和国陆军的创伤科主任医师请了过去,取出了内贾德体内另外3颗子弹,最终让伊朗总统逃出了鬼门关。
更重要的是,当天晚上,内贾德就醒了过来。
不得不承认,政治家就是政治家。
当时内贾德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而他张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始大清洗。
作为伊朗总统,而且是一个立志要让伊朗成为正常国家的总统,内贾德在住进总统府之前就为遇刺做好了思想准备,也为军事政变做好了思想准备。仅仅有思想准备,那么内贾德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作为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最伟大的总统,内贾德绝对不是没有有勇无谋的斗士。在做好思想准备的同时,他还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制订了应急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他受到刺杀后的应急方案。
毫无疑问,内贾德敢于挑战哈什,肯定有他的死忠。
当天晚上,伊朗内务部长与国防部长就宣布在德黑兰宵禁戒严,随后德黑兰卫戍部队中忠于内贾德的“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第3装甲师,因为在伊朗战争中,发起了代号“十月七日”的进攻战役,并且在战斗中打垮了美军第2步兵师的1个独立步兵旅,所以在战后获得了这个荣誉称号)与“佐赫雷师”(第15步兵师,在伊朗战争期间负责守卫佐赫雷河防线,在阻击美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数万名官兵就分头开进市区,在执行宵禁行动的时候,开始按照应急计划逮捕政敌。
因为内贾德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哈什,所以24日天亮前,革命卫队的2个装甲师与3个步兵师包围了德黑兰,切断了市区与外界的所有通道。虽然革命卫队的编制规模要比国防军的编制规模小得多,但是5个师也有大约6万人马,而控制着市区的2个师的兵力不到4万。更重要的是,因为指挥行动的国防部长过于稚嫩,认为能够靠正规军的突然袭击逮住哈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清洗,严重忽视了保密的重要性,所以在忠于内贾德的部队杀到最高精神领袖的官邸时,哈什已经搭乘革命卫队的直升机离开市区,去了位于郊区的革命卫队营地。
如果在20年前,恐怕千年古城德黑兰会在数日内变成瓦砾堆。
实际上,当时伊朗内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哈什到达革命卫队营地后,很有可能命令革命卫队强攻由国防军保护的军事医院,并且围剿市区内的2个师。因为此举涉及到了军事政变,所以当时的革命卫队指挥官并没服从最高精神领袖的命令。如此一来,在革命卫队的装甲部队冲进军事医院的时候,下达命令的才是最高精神领袖卫队的军官,而不是革命卫队的军官。更重要的是,革命卫队并没有在24日天亮后攻打德黑兰,甚至没有与控制市区的国防军交火。因为革命卫队已经在24日上午攻占了军事医院,并且在交火中击毙了几名总同卫队的成员,所以按照伊朗官方公布的消息,革命卫队在当天发动了以推翻内贾德合法政权为目的的军事政变。
当然,这是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在“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的装甲部队开进市区的时候,总统卫队就将内贾德秘密送回了总统府。虽然当时为了稳定病情,医生用了强效镇静剂,内贾德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向军队下达命令,但是总统卫队的这一行动,让内贾德逃过一劫,而做出决定的卫队军官也因此获得了一枚伊朗军队的最高荣誉勋章。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总统卫队“绑架”了为内贾德做手术的共和国军医。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密,毕竟内贾德有没有完蛋,以及伤势如何都需要保密,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没有别的医生可以信任。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军医没有理由伤害内贾德。
正是如此,24日下午发生了一个奇迹,挨了6枪的总统不但渡过了24小时的生命危险期,还可以张口讲话了。更大的奇迹是,内贾德神志清醒,并且立马对局势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当天傍晚,内贾德的身影就出现了伊朗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
虽然内贾德的脸色非常苍白,话语也非常虚弱,甚至不时突然中断讲话,但是总统还活着,而且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也传遍了伊朗军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讲话,内贾德稳住了伊朗的局势。在电视上,内贾德做出了三点承诺,一是不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二是不追究革命卫队官兵的责任,三是不扩大军事管制范围。也就是说,内贾德想控制住军事政变的影响范围。
当然,内贾德的目的并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在内贾德发表全国性电视讲话的时候,控制德黑兰失去的两支伊朗国防军的军队仍然在继续清理异己份子,并且秘密处决了所有可能与刺杀行动有关的嫌疑犯。根据西方新闻媒体的估计,在接下来的数日内,至少有12000人遇害,其中90%都是与刺杀行动没有任何关系的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虽然实际数字很有可能少得多,但是按照半岛电视台提供的数据,遇害者不会少于4000人,而且半数以上与刺杀行动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内贾德在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份子。
从12月24日到1月2日,清洗行动进行了足足9天。
直到1月2日上午,内贾德宣布解除德黑兰周边5个革命卫队师的武装,并且要求所有革命卫队官兵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向国防军的宪兵部队报道,当天下午,德黑兰郊区的5个革命卫队宣布拒绝接受总统领导,并且按照最高精神领袖下达的命令,进入德黑兰市区,开始解除国防军武装,也就是被称为“革命卫队暴动”的小规模内战爆发,内贾德才停止了政治清洗。
严格说来,这也是一场军事政变,而且是一场硬碰硬的军事政变。
虽然革命卫队的5个师宣布服从最高精神领袖的指示,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内贾德宣布解除革命卫队的武装,并且让革命卫队的官兵接受国防军控制时,所有革命卫队的成员都得为自身安全考虑。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革命卫队成员愿意与内贾德对抗,更没有几个革命卫队成员想打内战。如此一来,宣布决绝执行总统的命令后,5个革命卫队师并没攻入德黑兰市区,而是在郊区与前来镇压的国防军对峙。
事实上,国防军的官兵也不想打内战,因此对峙没有演变成大规模战斗。
这种不战不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月6日夜间,即参加了中东战争的伊朗国防军的主力返回伊朗,而忠于最高精神领袖的“霍梅尼师”在回国前就被解除了武装的时候,这场闹剧般的军事政变才走向尾声。
2043年1月7日上午,革命卫队的一支警卫部队扣押了哈什,并且宣布服从总统下达的命令。随后忠于内贾德的“光荣的十月七日师”进入革命卫队营地,并且将哈什押往位于纳马克湖东岸的一座秘密军事基地,持续了15日的动荡终于结束了。
毫无疑问,1月7日上午发生的事情,也是一场军事政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哈什才是伊朗的国家元首,内贾德只是伊朗的政府首脑,所以哈什才是伊朗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事实上,按照伊朗的法律,哈什也确实是革命卫队的最高统帅。如此一来,革命卫队不听从总统指挥不算违抗命令,而扣押最高精神领袖,并且将最高精神领袖交给国防军,肯定是军事政变。
不管怎么说,这15天里发生的事情很有戏剧性,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内贾德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而且主导了整个行动。事实上,内贾德只是表面上的胜利者,而且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在15天的动乱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非常简单,那6颗小口轻手枪弹差点要了内贾德的小命,虽然共和国陆军军医非常厉害,而且使用了很多先进医疗设备与昂贵的药品,让内贾德奇迹般的挺了过来,但是直到2043年底,内贾德的身体都非常虚弱,最多只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决策,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控制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在这场动荡中,内贾德与哈什的作用差不多,最多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用一些国际观察家的话来说,内贾德在这场暴动中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活了下来。
翻开表象就能发现,这场暴动的本质就是伊朗国内新老两大利益集团的直接斗争。
毫无疑问,在这场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伊朗军队里的年轻军官,也就是所谓的少壮派军人。
伊朗战争之后,伊朗当局一度将国防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受共和国军队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精彩表现的影响,伊朗在20年代派遣了一大批军官到共和国学习深造,而这些军官后来几乎都成为了军队中的骨干人才。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伊朗军队中大部分上校与少将都有到共和国学习的履历。让伊朗全国上下最感震撼的还是印度战争,前面提到过,印度战争之后,伊朗开始与共和国合作,其中就包括更加深入的军事合作。按照共和国公布的相关数据,到中东战争爆发前,至少有5万伊朗军官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过共和国军队提供的军事培训,而这些军官占伊朗军队中下级军官的70%左右。也就是说,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伊朗军队中的骨干力量都接受过共和国提供的军事培训。对这些伊朗军人来说,让他们感到惊叹的不仅仅有共和国的军事思想,还有共和国的建设成就。特别是那些到共和国本土的军事学院留学生造,并且在共和国生活了较长时间的伊朗军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几乎成为了他们终生奋斗的目标。
作为军队里的精英,有资格到共和国深造的,大部分都是有思想的军人。
在共和国,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队、发达的经济、高超的科技,还有高度开放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效应。
可以说,内贾德能够住进总统府,就与少壮派军人的支持有密切关系。
对一支军队来说,军官绝对是灵魂,特别是中下层军官。
当伊朗面对内战威胁的时候,这些到外面见过世面的中下级军官做出了明智选择,并没因为宗教信仰而改变其政治立场,也没有因此而做出有损伊朗国家利益的蠢事,更没有让战火荼害他们的家园与同胞。
正是如此,暴动才没有演变成内战,而且最终以内贾德胜出收场。
毫无疑问,少壮派军人就是伊朗新兴利益集团的代表者,或者说是新兴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因为内贾德推行的经济开放政策,伊朗就如同当年的印度一样,诞生了一大批通过对外贸易发家致富,获得了经济地位,并且希望获得政治地位的新生代社会精英,而这些社会精英的对手就是围绕在最高精神领袖身边,依靠宗教传统来谋求利益,并且压榨国民的传统既得利益份子。新兴社会精英要想获得政治地位,就得削弱宗教的影响,并且在伊朗推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既得利益份子要想保住社会权势,就得扩大宗教的影响,并且继续施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可以说,这两大政治集团势同水火,根本不可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存,迟早得拼个你死我活。
德黑兰暴动,就是这种拼斗的直接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暴动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社会灾难,与内贾德推行的经济开放政策给伊朗带来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一直有人认为,这不是一场由宗教势力引发的军事政变,而是内贾德为了铲除异己份子,在经济改革的基础上推行政治改革,将伊朗改造成一个世俗伊斯兰国家策划的阴谋。也就是说,刺客是由内贾德亲手安排的。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内贾德受的枪伤确实很严重,也确实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当然,也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即刺客本身就想杀死内贾德,因此策划这个阴谋的人把行刺地点安排在了军事医院,并且在行刺前就让人控制了共和国陆军的军医,并且做好了急救准备。
不管怎么说,这场军事政变并没从根本上改变伊朗。
因为哈什在什叶派穆斯林中有非常高的威望,所以将哈什软禁了数个月之后,伊朗当局以最高精神领袖健康不佳为由,把哈什送往共和国上海。也就是说,2043年中期,伊朗当局就流放了最高精神领袖,内贾德成为了伊朗的最高领袖。
从这一安排上也看得出来,暴动很有可能就是内贾德策划的,不然他没有理由放走一心想除掉他的哈什。
其实从15日暴动的过程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行刺之后,首先采取行动的不是忠于哈什的革命卫队,而是忠于内贾德的国防军。如果刺杀行动真是哈什策划的,那么不管有没有达到目的,哈什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轮军事斗争中,哈什的革命卫队一直很被动,反而是被困在市区内的国防军处处主动,最终在外省军队的帮助下平息了暴动。如果哈什真想推翻内贾德,那么在他策划行刺之后,首先就得控制国防军,而不是让对方操控大局。
正因为哈什是“无辜”的,所以内贾德才不得不让他到国外养老。
问题是,内贾德成为伊朗唯一的领袖之后,并没积极改善伊朗与共和国的关系,反而让两国关系迅速跌落到冰点。
归根结底,内贾德是伊朗的内贾德,而不是共和国的内贾德。
虽然这位锐意改革的伊朗总统从一开始就主张与共和国修好,并且在与共和国合作的时候推动伊朗走向文明世界,但是内贾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祖国与他的民族,而不是为了共和国。当伊朗的国家利益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内贾德肯定不会做出让步。
这种软硬兼具的政治手腕既让内贾德获得了国民的坚决支持,也让伊朗走上了一条不那么宽敞的小路。
第七章 潜移默化
对德黑兰的伊朗人来说,也许永远也不会忘记那15天中发生的事情。
2042年12月23日下午,内贾德在视察德黑兰国立军事医院的时候遭到刺杀。装扮成医院警卫的刺客用1把德国hk公司生产的5.7毫米口径手枪向他开了6枪,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内贾德竟然没有完蛋。当然,这与行刺地点有关。总统卫队的保镖击毙刺客后,就让医院的外科医生现场给总统做手术,取出了3颗子弹,随后把当时正在伊朗工作的一名共和国陆军的创伤科主任医师请了过去,取出了内贾德体内另外3颗子弹,最终让伊朗总统逃出了鬼门关。
更重要的是,当天晚上,内贾德就醒了过来。
不得不承认,政治家就是政治家。
当时内贾德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而他张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始大清洗。
作为伊朗总统,而且是一个立志要让伊朗成为正常国家的总统,内贾德在住进总统府之前就为遇刺做好了思想准备,也为军事政变做好了思想准备。仅仅有思想准备,那么内贾德最多算得上是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作为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最伟大的总统,内贾德绝对不是没有有勇无谋的斗士。在做好思想准备的同时,他还针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制订了应急行动方案,其中就包括他受到刺杀后的应急方案。
毫无疑问,内贾德敢于挑战哈什,肯定有他的死忠。
当天晚上,伊朗内务部长与国防部长就宣布在德黑兰宵禁戒严,随后德黑兰卫戍部队中忠于内贾德的“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第3装甲师,因为在伊朗战争中,发起了代号“十月七日”的进攻战役,并且在战斗中打垮了美军第2步兵师的1个独立步兵旅,所以在战后获得了这个荣誉称号)与“佐赫雷师”(第15步兵师,在伊朗战争期间负责守卫佐赫雷河防线,在阻击美军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数万名官兵就分头开进市区,在执行宵禁行动的时候,开始按照应急计划逮捕政敌。
因为内贾德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哈什,所以24日天亮前,革命卫队的2个装甲师与3个步兵师包围了德黑兰,切断了市区与外界的所有通道。虽然革命卫队的编制规模要比国防军的编制规模小得多,但是5个师也有大约6万人马,而控制着市区的2个师的兵力不到4万。更重要的是,因为指挥行动的国防部长过于稚嫩,认为能够靠正规军的突然袭击逮住哈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大清洗,严重忽视了保密的重要性,所以在忠于内贾德的部队杀到最高精神领袖的官邸时,哈什已经搭乘革命卫队的直升机离开市区,去了位于郊区的革命卫队营地。
如果在20年前,恐怕千年古城德黑兰会在数日内变成瓦砾堆。
实际上,当时伊朗内战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根据当时的情况,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哈什到达革命卫队营地后,很有可能命令革命卫队强攻由国防军保护的军事医院,并且围剿市区内的2个师。因为此举涉及到了军事政变,所以当时的革命卫队指挥官并没服从最高精神领袖的命令。如此一来,在革命卫队的装甲部队冲进军事医院的时候,下达命令的才是最高精神领袖卫队的军官,而不是革命卫队的军官。更重要的是,革命卫队并没有在24日天亮后攻打德黑兰,甚至没有与控制市区的国防军交火。因为革命卫队已经在24日上午攻占了军事医院,并且在交火中击毙了几名总同卫队的成员,所以按照伊朗官方公布的消息,革命卫队在当天发动了以推翻内贾德合法政权为目的的军事政变。
当然,这是一场未遂军事政变。
在“光荣的十月七日师”的装甲部队开进市区的时候,总统卫队就将内贾德秘密送回了总统府。虽然当时为了稳定病情,医生用了强效镇静剂,内贾德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向军队下达命令,但是总统卫队的这一行动,让内贾德逃过一劫,而做出决定的卫队军官也因此获得了一枚伊朗军队的最高荣誉勋章。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总统卫队“绑架”了为内贾德做手术的共和国军医。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保密,毕竟内贾德有没有完蛋,以及伤势如何都需要保密,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没有别的医生可以信任。不管怎么说,共和国军医没有理由伤害内贾德。
正是如此,24日下午发生了一个奇迹,挨了6枪的总统不但渡过了24小时的生命危险期,还可以张口讲话了。更大的奇迹是,内贾德神志清醒,并且立马对局势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判断。
当天傍晚,内贾德的身影就出现了伊朗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
虽然内贾德的脸色非常苍白,话语也非常虚弱,甚至不时突然中断讲话,但是总统还活着,而且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也传遍了伊朗军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讲话,内贾德稳住了伊朗的局势。在电视上,内贾德做出了三点承诺,一是不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二是不追究革命卫队官兵的责任,三是不扩大军事管制范围。也就是说,内贾德想控制住军事政变的影响范围。
当然,内贾德的目的并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在内贾德发表全国性电视讲话的时候,控制德黑兰失去的两支伊朗国防军的军队仍然在继续清理异己份子,并且秘密处决了所有可能与刺杀行动有关的嫌疑犯。根据西方新闻媒体的估计,在接下来的数日内,至少有12000人遇害,其中90%都是与刺杀行动没有任何关系的政治家与社会活动家。虽然实际数字很有可能少得多,但是按照半岛电视台提供的数据,遇害者不会少于4000人,而且半数以上与刺杀行动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内贾德在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份子。
从12月24日到1月2日,清洗行动进行了足足9天。
直到1月2日上午,内贾德宣布解除德黑兰周边5个革命卫队师的武装,并且要求所有革命卫队官兵在指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地点向国防军的宪兵部队报道,当天下午,德黑兰郊区的5个革命卫队宣布拒绝接受总统领导,并且按照最高精神领袖下达的命令,进入德黑兰市区,开始解除国防军武装,也就是被称为“革命卫队暴动”的小规模内战爆发,内贾德才停止了政治清洗。
严格说来,这也是一场军事政变,而且是一场硬碰硬的军事政变。
虽然革命卫队的5个师宣布服从最高精神领袖的指示,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内贾德宣布解除革命卫队的武装,并且让革命卫队的官兵接受国防军控制时,所有革命卫队的成员都得为自身安全考虑。问题是,几乎没有一个革命卫队成员愿意与内贾德对抗,更没有几个革命卫队成员想打内战。如此一来,宣布决绝执行总统的命令后,5个革命卫队师并没攻入德黑兰市区,而是在郊区与前来镇压的国防军对峙。
事实上,国防军的官兵也不想打内战,因此对峙没有演变成大规模战斗。
这种不战不和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月6日夜间,即参加了中东战争的伊朗国防军的主力返回伊朗,而忠于最高精神领袖的“霍梅尼师”在回国前就被解除了武装的时候,这场闹剧般的军事政变才走向尾声。
2043年1月7日上午,革命卫队的一支警卫部队扣押了哈什,并且宣布服从总统下达的命令。随后忠于内贾德的“光荣的十月七日师”进入革命卫队营地,并且将哈什押往位于纳马克湖东岸的一座秘密军事基地,持续了15日的动荡终于结束了。
毫无疑问,1月7日上午发生的事情,也是一场军事政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哈什才是伊朗的国家元首,内贾德只是伊朗的政府首脑,所以哈什才是伊朗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事实上,按照伊朗的法律,哈什也确实是革命卫队的最高统帅。如此一来,革命卫队不听从总统指挥不算违抗命令,而扣押最高精神领袖,并且将最高精神领袖交给国防军,肯定是军事政变。
不管怎么说,这15天里发生的事情很有戏剧性,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内贾德是这场斗争的胜利者,而且主导了整个行动。事实上,内贾德只是表面上的胜利者,而且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在15天的动乱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非常简单,那6颗小口轻手枪弹差点要了内贾德的小命,虽然共和国陆军军医非常厉害,而且使用了很多先进医疗设备与昂贵的药品,让内贾德奇迹般的挺了过来,但是直到2043年底,内贾德的身体都非常虚弱,最多只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决策,不可能事无巨细的控制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在这场动荡中,内贾德与哈什的作用差不多,最多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用一些国际观察家的话来说,内贾德在这场暴动中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活了下来。
翻开表象就能发现,这场暴动的本质就是伊朗国内新老两大利益集团的直接斗争。
毫无疑问,在这场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伊朗军队里的年轻军官,也就是所谓的少壮派军人。
伊朗战争之后,伊朗当局一度将国防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受共和国军队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中精彩表现的影响,伊朗在20年代派遣了一大批军官到共和国学习深造,而这些军官后来几乎都成为了军队中的骨干人才。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伊朗军队中大部分上校与少将都有到共和国学习的履历。让伊朗全国上下最感震撼的还是印度战争,前面提到过,印度战争之后,伊朗开始与共和国合作,其中就包括更加深入的军事合作。按照共和国公布的相关数据,到中东战争爆发前,至少有5万伊朗军官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过共和国军队提供的军事培训,而这些军官占伊朗军队中下级军官的70%左右。也就是说,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伊朗军队中的骨干力量都接受过共和国提供的军事培训。对这些伊朗军人来说,让他们感到惊叹的不仅仅有共和国的军事思想,还有共和国的建设成就。特别是那些到共和国本土的军事学院留学生造,并且在共和国生活了较长时间的伊朗军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几乎成为了他们终生奋斗的目标。
作为军队里的精英,有资格到共和国深造的,大部分都是有思想的军人。
在共和国,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队、发达的经济、高超的科技,还有高度开放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效应。
可以说,内贾德能够住进总统府,就与少壮派军人的支持有密切关系。
对一支军队来说,军官绝对是灵魂,特别是中下层军官。
当伊朗面对内战威胁的时候,这些到外面见过世面的中下级军官做出了明智选择,并没因为宗教信仰而改变其政治立场,也没有因此而做出有损伊朗国家利益的蠢事,更没有让战火荼害他们的家园与同胞。
正是如此,暴动才没有演变成内战,而且最终以内贾德胜出收场。
毫无疑问,少壮派军人就是伊朗新兴利益集团的代表者,或者说是新兴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因为内贾德推行的经济开放政策,伊朗就如同当年的印度一样,诞生了一大批通过对外贸易发家致富,获得了经济地位,并且希望获得政治地位的新生代社会精英,而这些社会精英的对手就是围绕在最高精神领袖身边,依靠宗教传统来谋求利益,并且压榨国民的传统既得利益份子。新兴社会精英要想获得政治地位,就得削弱宗教的影响,并且在伊朗推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既得利益份子要想保住社会权势,就得扩大宗教的影响,并且继续施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可以说,这两大政治集团势同水火,根本不可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存,迟早得拼个你死我活。
德黑兰暴动,就是这种拼斗的直接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暴动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社会灾难,与内贾德推行的经济开放政策给伊朗带来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一直有人认为,这不是一场由宗教势力引发的军事政变,而是内贾德为了铲除异己份子,在经济改革的基础上推行政治改革,将伊朗改造成一个世俗伊斯兰国家策划的阴谋。也就是说,刺客是由内贾德亲手安排的。这里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内贾德受的枪伤确实很严重,也确实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当然,也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即刺客本身就想杀死内贾德,因此策划这个阴谋的人把行刺地点安排在了军事医院,并且在行刺前就让人控制了共和国陆军的军医,并且做好了急救准备。
不管怎么说,这场军事政变并没从根本上改变伊朗。
因为哈什在什叶派穆斯林中有非常高的威望,所以将哈什软禁了数个月之后,伊朗当局以最高精神领袖健康不佳为由,把哈什送往共和国上海。也就是说,2043年中期,伊朗当局就流放了最高精神领袖,内贾德成为了伊朗的最高领袖。
从这一安排上也看得出来,暴动很有可能就是内贾德策划的,不然他没有理由放走一心想除掉他的哈什。
其实从15日暴动的过程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行刺之后,首先采取行动的不是忠于哈什的革命卫队,而是忠于内贾德的国防军。如果刺杀行动真是哈什策划的,那么不管有没有达到目的,哈什都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一些。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轮军事斗争中,哈什的革命卫队一直很被动,反而是被困在市区内的国防军处处主动,最终在外省军队的帮助下平息了暴动。如果哈什真想推翻内贾德,那么在他策划行刺之后,首先就得控制国防军,而不是让对方操控大局。
正因为哈什是“无辜”的,所以内贾德才不得不让他到国外养老。
问题是,内贾德成为伊朗唯一的领袖之后,并没积极改善伊朗与共和国的关系,反而让两国关系迅速跌落到冰点。
归根结底,内贾德是伊朗的内贾德,而不是共和国的内贾德。
虽然这位锐意改革的伊朗总统从一开始就主张与共和国修好,并且在与共和国合作的时候推动伊朗走向文明世界,但是内贾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祖国与他的民族,而不是为了共和国。当伊朗的国家利益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内贾德肯定不会做出让步。
这种软硬兼具的政治手腕既让内贾德获得了国民的坚决支持,也让伊朗走上了一条不那么宽敞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