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超低空利爪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第三十四章 超低空利爪
执行首轮打击任务的战斗机刚刚起飞,雅鲁藏布江河谷内的军事基地就热闹起来。
如同每次执行飞行任务一样,骆良骥上校与地勤人员一道对座机进行了全面检查,确定战机的各个子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电池充满了电能、弹舱内的弹药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在勤务长的维护报表上签字画押。
检查到战机水平尾翼的时候,骆良骥摸了摸一块看上去锈迹斑斑的蒙皮。
那不是金属蒙皮,而是复合材料蒙皮。
“我们检查过了,结构强度完全达标,只是表面有点破损。”勤务长把维护报表拿了过来,“基地里没有配套的备件,我已经写了报告,天亮后就能拿到备件,到时候我亲自给你换上。”
“真的没问题?”
“绝对没问题。”
骆良骥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他并不担心勤务长撒谎,因为战机出了问题,首先就得找勤务长的责任。如果确定是维护不当造成的事故,勤务长轻则丢掉饭碗、重则移交军事法庭审判,没有哪个勤务长敢拿战机的安全开玩笑。
等骆良骥签字画押后,勤务长亲自替他打开了舱门。
这时,祝芝龙跑了过来。
“等下我自己来,你们去维护别的战机吧。”
勤务长点了点头,叫上几名地勤人员离开了。一个勤务小队负责4架战机,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大队长的座机上。
“情况怎么样?”
“最新消息,空军已经出动了,我们将在十五分钟内出发,指挥中心正在分配作战任务,很快就会送到我们手上。”
“没有变更?”
“没有,打击任务明确。”
骆良骥点了点头。“终于开打了,你去招呼其他飞行员,让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祝芝龙没多罗嗦,立即朝离得最近的一名飞行员跑了过去。
看了眼诺大的洞库,骆良骥长出口气。
该来的,终于来了。
作为陆航部队,骆良骥这几年的感受简直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半岛战争中,骆良骥与祝芝龙搭档,驾驶wz-15全电动武装直升机在围歼美军第1陆战师的战斗中大展神威,一场战斗就干掉了10多个装甲目标与3架直升机,创造了一个至今都没被打破的战斗纪录。可以说,那是骆良骥平生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战争结束后,骆良骥还得到项铤辉总参某长与时任元首赵润东的接见。
后面几年,骆良骥的日子就可以用另外一个极端来形容了。
半岛战争结束后,骆良骥参与“陆军军官培训计划”,回到学院学习了2年。对希望获得晋升的军官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培训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军官提供深造的机会,而是强化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参与培训的军官都要交叉学习,掌握其他兵种与其他军种的战术特点。按照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总体方针,除了个别有特殊要求的兵种之外,所有兵种的军官必须在接受培训之后才能获得晋升。为了支持改革,陆军率先推行相关制度,骆良骥也就成了第一批收益者。
2年的学习对骆良骥来说有好处,也与坏处。
好处是,在这2年中,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得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在去年当上了父亲。坏的是,骆良骥因此错过了口木战争的机会,在他回到部队的时候,不但各作战部队已经敲定,陆航也没有分到多少任务。
非常幸运的是,错过口木战争,没有对骆良骥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口木战争结束后,总参谋部总结战争经验与战争教训,陆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型化建设方针”,提高了陆军航空兵的地位。作为首批参加“培训计划”的陆航军官,骆良骥非常幸运的参与了“陆航力量整合”工作。
这个经历,让骆良骥获益匪浅。
作为陆军的“拳头部队”,陆航的改革非常深入。
从2028年底开始,在半岛战争中表现突出的wz-15系列武装直升机被列入“处理装备清单”(该清单内的装备都可以赠送或者出售给友好国家,属于被共和国军队淘汰或者半淘汰的二手货),由最新的qw-26a“利爪”型倾斜旋转翼武装攻击机逐步取代,骆良骥率领的大队首先换装。
这次换装,完全可以用“鸟枪换炮”形容。
在qz-25b基础上发展而来的qw-26a在性能上全面超越wz-15,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845千米、巡航飞行速度每小时720千米,最大气动升限8350米、最大动力升限4400米,最大转场航程4200千米、最大作战半径850千米,最大起飞质量27吨/22吨(滑行与垂直)、最大载弹量5500千克/3500千克(同前)。虽然在某些方面,qw-26a的性能不如原形机,毕竟qw-26a针对攻击任务做了很多改进,比如重新设计机身、装甲总质量增加近2倍、采用更坚固的框架式承力结构、增添大量用于对地打击的电子设备等等,但是其总体性能仍然足以傲视群雄。
用陆航的评价来说,qw-26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而是轻型攻击机。
事实也差不多,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qw-26a的打击能力不比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差多少。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带上战斗机常用的各类重型导弹与炸弹,对各类地面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在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qw-26a丝毫不比空军的战斗机差。因为配备了更加坚固的装甲,qw-26a可以冒着敌人的防空炮火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其超低空生存能力远超空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
为此,空军甚至要求取消陆航,将配备qw-26a的部队编入空军。
当然,空军的“阴谋”没有得逞,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qw-26a仍然是“武装直升机”,至少陆军这么认为。作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qw-26a不但能够在正规机场上像普通运输机那样滑行起飞,还能在条件更加简陋的情况下像直升机一样投入战斗。因为陆军没有“空军基地”,所以qw-26a绝大部分时候都被当作直升机使用,直接配属给一线作战部队。
任务使用方面,qw-26a用来替换wz-15,自然承担武装直升机的作战任务。
只是受强大性能的影响,qw-26a的作战任务范畴远远超过了wz-15。
有了如此强悍的打击利器,服役不到15年的wz-15“光荣退役”也很正常。
作为陆航最优秀的飞行员,骆良骥全程参与了qw-26a的定型试飞工作,对qw-26a的性能非常了解。战术测试阶段,骆良骥亲自操刀,在一次出击中“破”了由他保持的战斗记录,干掉了29个地面目标与7个空中目标。定性试飞结束前,陆军还想方设法的从制造j-15系列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搞来了还没有交付给空军的j-15c战斗机,与qw-26a进行了几轮超低空空战对抗演练。虽然陆军从未公布演练结果,但是作为参与者,骆良骥很清楚,在500米以下的“近地空间”,j-15c都不是qw-26a的对手!
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优秀操作人员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因为在定型试飞工作中表现优秀,为厂家提供了多项改进意见,所以骆良骥顺利战胜其他大队长,顺利获得qw-26a的优先装备权。
奔赴前线之前,骆良骥已经在qw-26a上飞行了近800小时。
大队里的其他飞行员也有2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基本上掌握了qw-26a的技术与战术特点。
总参谋部让qw-26a在第一时间参战,一是重视qw-26a的强大性能,二是希望通过战争检验qw-26a的实际性能,为今后全面换装提供实战依据。用qw-26a替换陆航所有wz-15,至少需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7500亿元,如果没有足够理由,国防部不见得肯用7500亿换掉还没有达到最大服役期限的wz-15。算上海军陆战队的wz-15,整个换装需要花费上万亿元的国防经费,国防部更会三思而后行。
能否经受住战火考验,骆良骥没有半点担忧。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能够与qw-26a相提并论。即便面对半岛战争中的对手,骆良骥也有十足的信心,更别说比共和国陆军差了几个级别的蛮度陆军。用骆良骥的话来说,就算用wz-15也能打垮蛮度陆军!
信心来自实力,没有绝对的实力,就没有绝对的信心。
骆良骥检查完随身装备后,基地参谋赶了过来,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2点1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登机。
虽然制造qw-26a的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最初打算开发单座型号,毕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先进,配备第二名飞行员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但是按照陆军的要求,qw-26a最终还是弄成了双座型。不是陆军不想让祝芝龙这样的武器操作员“失业”,而是qw-26a主要在条件非常复杂的超低空活动,自动驾驶技术再先进也比不上飞行员,从确保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的角度出发,多配一名飞行员没有坏处。
完成起飞前的检查工作后,涂有大队长座机标志的qw-26a率先滑出地下洞库。
2点2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架机升空。
接下来的10分钟之内,另外11架qw-26a陆续升空,在漆黑的夜空中向南而去。
第三十四章 超低空利爪
执行首轮打击任务的战斗机刚刚起飞,雅鲁藏布江河谷内的军事基地就热闹起来。
如同每次执行飞行任务一样,骆良骥上校与地勤人员一道对座机进行了全面检查,确定战机的各个子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电池充满了电能、弹舱内的弹药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在勤务长的维护报表上签字画押。
检查到战机水平尾翼的时候,骆良骥摸了摸一块看上去锈迹斑斑的蒙皮。
那不是金属蒙皮,而是复合材料蒙皮。
“我们检查过了,结构强度完全达标,只是表面有点破损。”勤务长把维护报表拿了过来,“基地里没有配套的备件,我已经写了报告,天亮后就能拿到备件,到时候我亲自给你换上。”
“真的没问题?”
“绝对没问题。”
骆良骥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他并不担心勤务长撒谎,因为战机出了问题,首先就得找勤务长的责任。如果确定是维护不当造成的事故,勤务长轻则丢掉饭碗、重则移交军事法庭审判,没有哪个勤务长敢拿战机的安全开玩笑。
等骆良骥签字画押后,勤务长亲自替他打开了舱门。
这时,祝芝龙跑了过来。
“等下我自己来,你们去维护别的战机吧。”
勤务长点了点头,叫上几名地勤人员离开了。一个勤务小队负责4架战机,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大队长的座机上。
“情况怎么样?”
“最新消息,空军已经出动了,我们将在十五分钟内出发,指挥中心正在分配作战任务,很快就会送到我们手上。”
“没有变更?”
“没有,打击任务明确。”
骆良骥点了点头。“终于开打了,你去招呼其他飞行员,让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祝芝龙没多罗嗦,立即朝离得最近的一名飞行员跑了过去。
看了眼诺大的洞库,骆良骥长出口气。
该来的,终于来了。
作为陆航部队,骆良骥这几年的感受简直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
半岛战争中,骆良骥与祝芝龙搭档,驾驶wz-15全电动武装直升机在围歼美军第1陆战师的战斗中大展神威,一场战斗就干掉了10多个装甲目标与3架直升机,创造了一个至今都没被打破的战斗纪录。可以说,那是骆良骥平生最风光得意的时候。战争结束后,骆良骥还得到项铤辉总参某长与时任元首赵润东的接见。
后面几年,骆良骥的日子就可以用另外一个极端来形容了。
半岛战争结束后,骆良骥参与“陆军军官培训计划”,回到学院学习了2年。对希望获得晋升的军官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培训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军官提供深造的机会,而是强化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参与培训的军官都要交叉学习,掌握其他兵种与其他军种的战术特点。按照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总体方针,除了个别有特殊要求的兵种之外,所有兵种的军官必须在接受培训之后才能获得晋升。为了支持改革,陆军率先推行相关制度,骆良骥也就成了第一批收益者。
2年的学习对骆良骥来说有好处,也与坏处。
好处是,在这2年中,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得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在去年当上了父亲。坏的是,骆良骥因此错过了口木战争的机会,在他回到部队的时候,不但各作战部队已经敲定,陆航也没有分到多少任务。
非常幸运的是,错过口木战争,没有对骆良骥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
口木战争结束后,总参谋部总结战争经验与战争教训,陆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轻型化建设方针”,提高了陆军航空兵的地位。作为首批参加“培训计划”的陆航军官,骆良骥非常幸运的参与了“陆航力量整合”工作。
这个经历,让骆良骥获益匪浅。
作为陆军的“拳头部队”,陆航的改革非常深入。
从2028年底开始,在半岛战争中表现突出的wz-15系列武装直升机被列入“处理装备清单”(该清单内的装备都可以赠送或者出售给友好国家,属于被共和国军队淘汰或者半淘汰的二手货),由最新的qw-26a“利爪”型倾斜旋转翼武装攻击机逐步取代,骆良骥率领的大队首先换装。
这次换装,完全可以用“鸟枪换炮”形容。
在qz-25b基础上发展而来的qw-26a在性能上全面超越wz-15,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845千米、巡航飞行速度每小时720千米,最大气动升限8350米、最大动力升限4400米,最大转场航程4200千米、最大作战半径850千米,最大起飞质量27吨/22吨(滑行与垂直)、最大载弹量5500千克/3500千克(同前)。虽然在某些方面,qw-26a的性能不如原形机,毕竟qw-26a针对攻击任务做了很多改进,比如重新设计机身、装甲总质量增加近2倍、采用更坚固的框架式承力结构、增添大量用于对地打击的电子设备等等,但是其总体性能仍然足以傲视群雄。
用陆航的评价来说,qw-26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直升机,而是轻型攻击机。
事实也差不多,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qw-26a的打击能力不比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差多少。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带上战斗机常用的各类重型导弹与炸弹,对各类地面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在载弹量、作战半径等方面,qw-26a丝毫不比空军的战斗机差。因为配备了更加坚固的装甲,qw-26a可以冒着敌人的防空炮火执行战场支援任务,其超低空生存能力远超空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
为此,空军甚至要求取消陆航,将配备qw-26a的部队编入空军。
当然,空军的“阴谋”没有得逞,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qw-26a仍然是“武装直升机”,至少陆军这么认为。作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qw-26a不但能够在正规机场上像普通运输机那样滑行起飞,还能在条件更加简陋的情况下像直升机一样投入战斗。因为陆军没有“空军基地”,所以qw-26a绝大部分时候都被当作直升机使用,直接配属给一线作战部队。
任务使用方面,qw-26a用来替换wz-15,自然承担武装直升机的作战任务。
只是受强大性能的影响,qw-26a的作战任务范畴远远超过了wz-15。
有了如此强悍的打击利器,服役不到15年的wz-15“光荣退役”也很正常。
作为陆航最优秀的飞行员,骆良骥全程参与了qw-26a的定型试飞工作,对qw-26a的性能非常了解。战术测试阶段,骆良骥亲自操刀,在一次出击中“破”了由他保持的战斗记录,干掉了29个地面目标与7个空中目标。定性试飞结束前,陆军还想方设法的从制造j-15系列战斗机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搞来了还没有交付给空军的j-15c战斗机,与qw-26a进行了几轮超低空空战对抗演练。虽然陆军从未公布演练结果,但是作为参与者,骆良骥很清楚,在500米以下的“近地空间”,j-15c都不是qw-26a的对手!
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优秀操作人员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因为在定型试飞工作中表现优秀,为厂家提供了多项改进意见,所以骆良骥顺利战胜其他大队长,顺利获得qw-26a的优先装备权。
奔赴前线之前,骆良骥已经在qw-26a上飞行了近800小时。
大队里的其他飞行员也有2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基本上掌握了qw-26a的技术与战术特点。
总参谋部让qw-26a在第一时间参战,一是重视qw-26a的强大性能,二是希望通过战争检验qw-26a的实际性能,为今后全面换装提供实战依据。用qw-26a替换陆航所有wz-15,至少需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7500亿元,如果没有足够理由,国防部不见得肯用7500亿换掉还没有达到最大服役期限的wz-15。算上海军陆战队的wz-15,整个换装需要花费上万亿元的国防经费,国防部更会三思而后行。
能否经受住战火考验,骆良骥没有半点担忧。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能够与qw-26a相提并论。即便面对半岛战争中的对手,骆良骥也有十足的信心,更别说比共和国陆军差了几个级别的蛮度陆军。用骆良骥的话来说,就算用wz-15也能打垮蛮度陆军!
信心来自实力,没有绝对的实力,就没有绝对的信心。
骆良骥检查完随身装备后,基地参谋赶了过来,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2点1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登机。
虽然制造qw-26a的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最初打算开发单座型号,毕竟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先进,配备第二名飞行员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但是按照陆军的要求,qw-26a最终还是弄成了双座型。不是陆军不想让祝芝龙这样的武器操作员“失业”,而是qw-26a主要在条件非常复杂的超低空活动,自动驾驶技术再先进也比不上飞行员,从确保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的角度出发,多配一名飞行员没有坏处。
完成起飞前的检查工作后,涂有大队长座机标志的qw-26a率先滑出地下洞库。
2点25分,骆良骥与祝芝龙率先架机升空。
接下来的10分钟之内,另外11架qw-26a陆续升空,在漆黑的夜空中向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