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苍狗流转几个秋(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公子卿相最新章节!
三年后,旧楚历121年
楚宫
清晨,东方未曙,明星犹光。
身为楚国百官朝礼之地的朝元殿内此刻已黑压压的站满了几列大臣。
身着九爪金龙十二章纹广袖朝服的中年皇帝端坐上首,英眉朗目的模样依稀可辨,想来年轻时候也必然是个芝兰玉树的风华好少年。只可惜此刻隐在垂下的十二旒龙冠后,看不清楚神态。
下首正有两位中年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
一人摇头晃脑,言之凿凿:“宗正大人此言差矣。为彰显我楚国诚意,此番出使必定非二皇子殿下不可成行。二殿下身为我大楚故皇后之子,是我大楚当之无愧的唯一的孟氏皇族嫡系血脉,尊卑有别。若要彰显诚意迎娶公主,自然只能让二殿下出使。”
另一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鸿胪大夫才是此言差矣。我大楚乃以礼立邦。古礼有言,长幼有序。大殿下乃是我楚国本朝中的第一位皇子,加之此时尚未立正妃。循礼而言,必定是大皇子殿下出使才可令朝臣百姓心服口服。”
原来正在争论的这两人正是九卿之中的主管诸侯列王事务的大鸿胪卿以及主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卿。二人都是从二品官衔,自是谁也压制不了谁。二人辖内事务多有重合之处,加之又分属两党,平时争论起来更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而他们此刻争论的主题正是这几日传来的梁国国书。国书上言六月时梁帝欲广宴各国,以为梁国嘉恪公主觅得良缘佳偶。
这等出使迎娶和亲公主、在皇上面前表现的好机会,两派怎会放弃?
大鸿胪卿听了以后明显不服气,见那宗正卿终于说完,立马接口道:“若要论起立妃,大殿下已有三位侧妃。梁国公主身份尊贵,必不愿下嫁。而二皇子殿下此时虽已过弱冠之龄,府中却未有一妻一妾,和那公主殿下自是更加般配,那公主当也是高攀的起的。”
大鸿胪卿这话说的火药味一下就浓了许多。
楚国文人多,百官之中更是不缺文臣,若要论起咬文嚼字绝对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正如此刻,那宗正卿心里正打算恶狠狠地问他:凭什么大皇子娶了公主就是公主下嫁,二皇子娶了公主就是公主高攀?
可惜,还没来得及问出口就被头上的楚帝开口打断了。
楚帝声音中正浑厚,道:“惊羽,朕看你托着玉板,眼睛直往上看,可是有事启奏?”
正站在大殿中间,片刻前还在唇枪舌剑的两位大臣神色尴尬了起来,显见是被忽略了。二人悄悄抬眼,见到楚帝根本没有看他们,低头相互对视一眼,又小规模的冲着互相翻了个白眼。见皇帝还是没有说话,于是沉默的退回到队伍中自己的位置。
朝元殿内寂静片刻,两旁排列整齐的大臣眼观鼻,鼻观心,手托笏板,俱不言语。
听到楚帝点名,殿前左首位置站出一人,声音朗朗,如鼓金玉。
那人一身宽绰绰九章纹饰长衣衫,飘荡荡金丝滚边广口袖,身姿颀长,背脊挺拔。一眼看去,便知这青年男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那出列之人正是楚国二皇子孟惊羽。
孟惊羽长身立于阶下,神色从容,侃侃而谈道:“回父皇,儿臣的确有事上奏。现我大楚境内海上流寇尚不足惧,然南方齐国,西方周国近年来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在明处无大动作,但据我朝暗探多次来报,这两国内里暗流涌动,似已有连横之势,不可不防。”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似已积压许久,大臣们顿时争论起来。
“二殿下说的不错,他们两国狼子野心,一直以来就对我大楚虎视眈眈,早已觊觎我朝物阜民丰了!”
“可不是!再说那梁国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他们地贫人乏,环境艰苦,怎会不对我朝心存贪念?”
“唉,是啊,但若战乱一起,恐将生灵涂炭!”
“......”
“......”
皇帝轻咳两声,阶下众臣听闻登时安静下来:“惊羽,此事既是你提出来的,你又有何良策?”
“回父皇,现我大楚兵强马壮,民心归附,正值盛世。更何况,我朝良将劲驽不绝。何不趁此时兵革之利,人和之势,对手未成之机出师讨伐?一利长久安民,二利一统我大楚山河,三利我朝国祚绵长,我大楚皇室福泽万民。如此一箭三雕之事,儿臣认为此时动手再合适不过。”
众臣听了孟惊羽这话皆是暗暗摇头:谁不知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楚国若先动手,其余势力必定联合先灭了大楚。这殿下所言,怎么看都着实是太幼稚了些。
黄金龙座上的楚帝听后笑道:“翅膀还没硬就这么想要出去?”
孟惊羽听后,神色一紧,往后退了几步,作势就要跪下,口中忙道:“父皇,儿臣……”
可孟惊羽话还没说完,就听楚帝道:“此事不必再议。别说他们尚未联合,即便是已经联合了,主动出兵也是万万不可。我楚地四周本就是虎狼环伺,只是我朝如今景况根本抽派不出得力大将领兵出征。宗、梁、曾三位军侯镇关,李长厚将军驻于东海之滨,郎中令陆扬将军于京城掌禁军。若是当真依你所说,此时出兵又该派哪位大将前往?”
“父皇,儿臣可以请缨出征!”
众臣听了这话又是暗暗摇头:这个二殿下真是不知深浅,这话说的不是明明白白的想要问陛下要兵权么?皇上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给他!
果然,楚帝听了以后立即回道:“领军出征可不是小事,你先别说大话。要知我楚国劲旅绝不可轻率,只有真正拥有将帅之才者方可当此重任。不过,你也别怪朕不给你机会。刚才宗正卿和大鸿胪卿讨论的这件事已经争论多日也没个结果。朕看,就你去吧。如你将此事办妥,父皇日后便再考虑你今日请兵之事。如何?”
孟惊羽一听显然是十分惊喜,赶忙回道:“儿臣愿出使梁国!”
保嫡一派众臣听闻不由喜上眉梢,颇有几分扬眉吐气之感。
保长一派众臣听闻不由面面相觑,却是再也不敢作声反驳。
楚帝居高临下一览殿中众臣神情,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当世时值乱世,四国鼎立,分庭抗礼。各国虽大都励精图治,然而国力却所去不多。
楚国自然也是如此。
几代国君虽是有心向上,可惜国土狭小,国力总是难言强盛;理政虽勤,却仍难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未几,早朝便散。
楚帝刚刚离开,四周大臣便有不少向孟惊羽围了过来,口中廉价的谄媚之语接连不断的挤了出来。
“殿下少年英雄,此去必可抱得美人归啊!”
“殿下鸿鹄之志,臣等赶之莫及,惭愧,惭愧!”
“殿下不愧是天家贵胄,眼光所及实在高远,我等佩服!”
“殿下……”
“殿下……”
下朝后的孟惊羽显得更是一副张狂得意不知收敛的样子。
感受到来自另一人如影随形的阴鸷目光后,孟惊羽二话不说便直直的瞪了回去,又附赠了一个的带着挑衅意味的轻蔑表情,转过头仿佛理所当然的将一切赞美收入囊中。
而后又有几名大臣邀他外出一同议事,被他不耐烦的以准备出使为由打发了,待客套完毕,日头已近三竿。
孟惊羽刚出了外层宫门,便有仆从迎上:“殿下。”
孟惊羽一副玩世不恭的神色,抬手止住了他的话:“一切回府再说。”
那小厮低应一声,便替他牵来了马。孟惊羽未管小厮,扬鞭一下,马儿便飞蹄而去。
大楚一国律例严明,楚京之中非为公事者,皆不得在城中骑马或是行走于官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条忌讳都犯了的孟惊羽显然不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好表率。
自从他出宫开了府衙,几乎每日下朝以后都要骑着马,明目张胆的从官道疾驰回家,堂而皇之的样子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为了这事情,上至御史大夫下至普通御史台属官,不知道多少人在朝中参了他多少本藐视法纪的折子。
可惜几乎每一本情真意切的好谏文都是石沉大海,自小深得圣宠的他几乎连责备都没有收到过,更别提处罚。
所以,在楚帝显而易见的纵容下,再没有人来管这一摊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司。
于是,孟惊羽也就相安无事骑着马走这条路,走了整整两年还多。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个官道每一条修得笔直平坦,又没人挡着,走的就是比别的快得多。
不一会儿,孟惊羽便至府门。
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扔给迎上的一名门卫的手上,孟惊羽一抬眼便看见门房旁的郑阳管家。
郑阳本是孟惊羽母家的一名家臣,年轻时历经战场厮杀无数,战功显赫。后来年纪渐长,又因旧伤痼疾缠身,方回到京城府内。孟惊羽开府建衙后,他又自请成为这二皇子府中管家。此人素来办事妥帖,极得孟惊羽母家信任,随侍孟惊羽已有几年,没少教他习武读书,孟惊羽亦是敬他如师如父。
郑阳一见到他,疾步上前道:“殿下,墨阳公子在书房等您许久了。”
孟惊羽一挑眉:“边走边说。”
三年后,旧楚历121年
楚宫
清晨,东方未曙,明星犹光。
身为楚国百官朝礼之地的朝元殿内此刻已黑压压的站满了几列大臣。
身着九爪金龙十二章纹广袖朝服的中年皇帝端坐上首,英眉朗目的模样依稀可辨,想来年轻时候也必然是个芝兰玉树的风华好少年。只可惜此刻隐在垂下的十二旒龙冠后,看不清楚神态。
下首正有两位中年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不休。
一人摇头晃脑,言之凿凿:“宗正大人此言差矣。为彰显我楚国诚意,此番出使必定非二皇子殿下不可成行。二殿下身为我大楚故皇后之子,是我大楚当之无愧的唯一的孟氏皇族嫡系血脉,尊卑有别。若要彰显诚意迎娶公主,自然只能让二殿下出使。”
另一人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鸿胪大夫才是此言差矣。我大楚乃以礼立邦。古礼有言,长幼有序。大殿下乃是我楚国本朝中的第一位皇子,加之此时尚未立正妃。循礼而言,必定是大皇子殿下出使才可令朝臣百姓心服口服。”
原来正在争论的这两人正是九卿之中的主管诸侯列王事务的大鸿胪卿以及主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卿。二人都是从二品官衔,自是谁也压制不了谁。二人辖内事务多有重合之处,加之又分属两党,平时争论起来更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而他们此刻争论的主题正是这几日传来的梁国国书。国书上言六月时梁帝欲广宴各国,以为梁国嘉恪公主觅得良缘佳偶。
这等出使迎娶和亲公主、在皇上面前表现的好机会,两派怎会放弃?
大鸿胪卿听了以后明显不服气,见那宗正卿终于说完,立马接口道:“若要论起立妃,大殿下已有三位侧妃。梁国公主身份尊贵,必不愿下嫁。而二皇子殿下此时虽已过弱冠之龄,府中却未有一妻一妾,和那公主殿下自是更加般配,那公主当也是高攀的起的。”
大鸿胪卿这话说的火药味一下就浓了许多。
楚国文人多,百官之中更是不缺文臣,若要论起咬文嚼字绝对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正如此刻,那宗正卿心里正打算恶狠狠地问他:凭什么大皇子娶了公主就是公主下嫁,二皇子娶了公主就是公主高攀?
可惜,还没来得及问出口就被头上的楚帝开口打断了。
楚帝声音中正浑厚,道:“惊羽,朕看你托着玉板,眼睛直往上看,可是有事启奏?”
正站在大殿中间,片刻前还在唇枪舌剑的两位大臣神色尴尬了起来,显见是被忽略了。二人悄悄抬眼,见到楚帝根本没有看他们,低头相互对视一眼,又小规模的冲着互相翻了个白眼。见皇帝还是没有说话,于是沉默的退回到队伍中自己的位置。
朝元殿内寂静片刻,两旁排列整齐的大臣眼观鼻,鼻观心,手托笏板,俱不言语。
听到楚帝点名,殿前左首位置站出一人,声音朗朗,如鼓金玉。
那人一身宽绰绰九章纹饰长衣衫,飘荡荡金丝滚边广口袖,身姿颀长,背脊挺拔。一眼看去,便知这青年男子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那出列之人正是楚国二皇子孟惊羽。
孟惊羽长身立于阶下,神色从容,侃侃而谈道:“回父皇,儿臣的确有事上奏。现我大楚境内海上流寇尚不足惧,然南方齐国,西方周国近年来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在明处无大动作,但据我朝暗探多次来报,这两国内里暗流涌动,似已有连横之势,不可不防。”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似已积压许久,大臣们顿时争论起来。
“二殿下说的不错,他们两国狼子野心,一直以来就对我大楚虎视眈眈,早已觊觎我朝物阜民丰了!”
“可不是!再说那梁国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他们地贫人乏,环境艰苦,怎会不对我朝心存贪念?”
“唉,是啊,但若战乱一起,恐将生灵涂炭!”
“......”
“......”
皇帝轻咳两声,阶下众臣听闻登时安静下来:“惊羽,此事既是你提出来的,你又有何良策?”
“回父皇,现我大楚兵强马壮,民心归附,正值盛世。更何况,我朝良将劲驽不绝。何不趁此时兵革之利,人和之势,对手未成之机出师讨伐?一利长久安民,二利一统我大楚山河,三利我朝国祚绵长,我大楚皇室福泽万民。如此一箭三雕之事,儿臣认为此时动手再合适不过。”
众臣听了孟惊羽这话皆是暗暗摇头:谁不知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楚国若先动手,其余势力必定联合先灭了大楚。这殿下所言,怎么看都着实是太幼稚了些。
黄金龙座上的楚帝听后笑道:“翅膀还没硬就这么想要出去?”
孟惊羽听后,神色一紧,往后退了几步,作势就要跪下,口中忙道:“父皇,儿臣……”
可孟惊羽话还没说完,就听楚帝道:“此事不必再议。别说他们尚未联合,即便是已经联合了,主动出兵也是万万不可。我楚地四周本就是虎狼环伺,只是我朝如今景况根本抽派不出得力大将领兵出征。宗、梁、曾三位军侯镇关,李长厚将军驻于东海之滨,郎中令陆扬将军于京城掌禁军。若是当真依你所说,此时出兵又该派哪位大将前往?”
“父皇,儿臣可以请缨出征!”
众臣听了这话又是暗暗摇头:这个二殿下真是不知深浅,这话说的不是明明白白的想要问陛下要兵权么?皇上又不傻,怎么可能会给他!
果然,楚帝听了以后立即回道:“领军出征可不是小事,你先别说大话。要知我楚国劲旅绝不可轻率,只有真正拥有将帅之才者方可当此重任。不过,你也别怪朕不给你机会。刚才宗正卿和大鸿胪卿讨论的这件事已经争论多日也没个结果。朕看,就你去吧。如你将此事办妥,父皇日后便再考虑你今日请兵之事。如何?”
孟惊羽一听显然是十分惊喜,赶忙回道:“儿臣愿出使梁国!”
保嫡一派众臣听闻不由喜上眉梢,颇有几分扬眉吐气之感。
保长一派众臣听闻不由面面相觑,却是再也不敢作声反驳。
楚帝居高临下一览殿中众臣神情,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当世时值乱世,四国鼎立,分庭抗礼。各国虽大都励精图治,然而国力却所去不多。
楚国自然也是如此。
几代国君虽是有心向上,可惜国土狭小,国力总是难言强盛;理政虽勤,却仍难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未几,早朝便散。
楚帝刚刚离开,四周大臣便有不少向孟惊羽围了过来,口中廉价的谄媚之语接连不断的挤了出来。
“殿下少年英雄,此去必可抱得美人归啊!”
“殿下鸿鹄之志,臣等赶之莫及,惭愧,惭愧!”
“殿下不愧是天家贵胄,眼光所及实在高远,我等佩服!”
“殿下……”
“殿下……”
下朝后的孟惊羽显得更是一副张狂得意不知收敛的样子。
感受到来自另一人如影随形的阴鸷目光后,孟惊羽二话不说便直直的瞪了回去,又附赠了一个的带着挑衅意味的轻蔑表情,转过头仿佛理所当然的将一切赞美收入囊中。
而后又有几名大臣邀他外出一同议事,被他不耐烦的以准备出使为由打发了,待客套完毕,日头已近三竿。
孟惊羽刚出了外层宫门,便有仆从迎上:“殿下。”
孟惊羽一副玩世不恭的神色,抬手止住了他的话:“一切回府再说。”
那小厮低应一声,便替他牵来了马。孟惊羽未管小厮,扬鞭一下,马儿便飞蹄而去。
大楚一国律例严明,楚京之中非为公事者,皆不得在城中骑马或是行走于官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条忌讳都犯了的孟惊羽显然不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好表率。
自从他出宫开了府衙,几乎每日下朝以后都要骑着马,明目张胆的从官道疾驰回家,堂而皇之的样子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为了这事情,上至御史大夫下至普通御史台属官,不知道多少人在朝中参了他多少本藐视法纪的折子。
可惜几乎每一本情真意切的好谏文都是石沉大海,自小深得圣宠的他几乎连责备都没有收到过,更别提处罚。
所以,在楚帝显而易见的纵容下,再没有人来管这一摊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司。
于是,孟惊羽也就相安无事骑着马走这条路,走了整整两年还多。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些个官道每一条修得笔直平坦,又没人挡着,走的就是比别的快得多。
不一会儿,孟惊羽便至府门。
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扔给迎上的一名门卫的手上,孟惊羽一抬眼便看见门房旁的郑阳管家。
郑阳本是孟惊羽母家的一名家臣,年轻时历经战场厮杀无数,战功显赫。后来年纪渐长,又因旧伤痼疾缠身,方回到京城府内。孟惊羽开府建衙后,他又自请成为这二皇子府中管家。此人素来办事妥帖,极得孟惊羽母家信任,随侍孟惊羽已有几年,没少教他习武读书,孟惊羽亦是敬他如师如父。
郑阳一见到他,疾步上前道:“殿下,墨阳公子在书房等您许久了。”
孟惊羽一挑眉:“边走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