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上别人的鞋,走一里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时间会证明一切最新章节!
CHAPTER 1
笑而不言,痛而不语
坚持不算正能量,
笑着坚持才算。
我们都忘记了,可怜之人可能会有可恨之处,但更多的还是痛入骨髓的可怜之处。
今年年初,我的老父亲中风,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但却暂时失去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我为他找了当地比较知名的康复医院进行复健。
在那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一个隔壁病房的女人。
确切地说,整间医院没有人不认识她。
她是为了陪护瘫痪的老伴儿在医院长住的。五六十岁的样子,长相平平,身材臃肿,却极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大红、鲜黄、荧光绿……每每在走廊里擦肩而过,都会在她身上嗅到一股浓浓的廉价香水味。
她是整个楼层的梦魇。每天早上5点半,各位陪床的家属还在行军床上酣睡之时,就会被一声粗门大嗓的呼喝惊醒—
“护士!送药!”
“老头子,喝水!”
“哎哟,今天天气真好,可以出去晒晒衣服了!”
……
于是所有人只好悻悻地起床。
她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每天比公鸡打鸣还准时。自顾自大吵大嚷,手下也不停歇,给垃圾桶换纸袋的声音刷拉刷拉,揪得人心烦意乱。
她还喜欢唱歌,从《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到《最炫民族风》,什么歌都唱。刷碗时唱,洗衣时唱,遛弯儿时唱……平翘舌不分加上五音不全,兴之所至还改几句词,简直没法听。
所有人都不喜欢她,提到她的时候面带鄙夷,评价往往是:“自私”、“不懂事”、“害群之马”……有修养的老人则叹一口气,不说什么,看她的背影眼带怜悯,却分明也不认同她的扰民行为,不屑与其计较罢了。
他们出院那一天,她独自推着老伴儿的轮椅,孤零零地站在电梯口。没有人出来送他们,每一间病房的门都关得紧紧的。
我正好从水房出来,看那一双背影忽然莫名有些心酸,于是礼貌性地招呼了一句。
“走啊?”
“是啊。”她见是我,眼睛亮了起来,立刻放开了嗓门,习惯性地大声回答着,口水几乎喷到我的脸上来。
我无奈:“阿姨,我听得到的。”
话出了口,想着反正要分别了,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阿姨,以后你跟别人交流,真的不用说话那么大声……我们听得见……”吞吞吐吐还是把话说完了。
她的眼神慢慢黯淡下来:“姑娘,我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可我没办法……”她伸手拍了拍正坐在轮椅上、因为等电梯而有些焦躁的老伴儿,叹了口气。
“我老伴儿,脑血栓压迫了他的神经,眼睛基本看不清东西了,耳朵听不清了,反应远不如以前了。我只能穿点儿鲜艳的颜色,喷点儿香水,这样哪怕模糊点儿,他也能看到我、闻到我。
“我说话声音大,讨嫌,我知道,可那也是为了让他知道我就在身边……我不说话,他就害怕。”
她抬起手来擦了擦眼睛:“我知道他们都说我缺心眼、自私、二百五……可是比起让我老伴儿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儿……我宁可当一个万人嫌。”
电梯来了,她不再往下说,推着老伴儿进了电梯,抹了把眼泪向我挥手道别。
我也怔怔挥手,只觉得喉间哽塞,说不出话。
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回到老家休养。某天下楼买菜,遇到一个熟人。
这熟人是个疯子。从我记事时起,她就在那里了—那时她也是个小女孩,每天蹲在路边晒太阳,衣衫褴褛,头发蓬乱,脏兮兮的,见到人就傻笑。不过倒没有什么攻击性,老实得很。如今再遇见,虽是同龄人,头发却都花白了,看上去苍老又憔悴。
我心生怜悯,回家询问母亲:
“楼下的疯子,这些年就没人
管吗?”
母亲笑了笑:“咳,她可不疯。”
“不疯?不疯把自己搞成那样?”我很惊讶。
母亲说,这女人的精神本来是正常的。只是她很不幸地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以后父亲大骂母亲,非得再要一个男孩。当年计划生育查得极严,家里又穷得交不起罚款,于是她父亲就想了个损招儿—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报成智障儿童,这样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再生一个孩子了。
“所以她就装疯?”我觉得简直匪夷所思。
“对啊。”母亲叹息一声,“如果不装疯,她爹就往死里打她,这孩子被打怕了,就乖乖装疯,一装就装了20多年。”
“长大以后为什么还要装疯?”我问。
“学东西的年龄全都荒废了,她什么都不会,也没人娶她,人早就废掉了。装疯好歹还有国家救济金养着,就这么混日子呗。总归,好死不如赖活着。”母亲淡淡地说。
高中时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芒种》杂志上,名字叫《第二个天堂》。写的是我陪父亲去某处精神病院检修仪器的经历。
在那间精神病院里,我认识了一个病人朋友,他是个善良温和的男人,一直在跟我说自己有个漂亮妻子和孩子,出门工作时生了病,被送进这里,就再未联系上她们。我安慰他,说结束工作回去时一定帮他寻找他的妻子。
临走那一天他跑出来送我,还给我摘了一大捧我最喜欢的野酸梅,父亲嘲笑我“到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院长大声呵斥,把他赶了回去,他还是不忘回头冲我用力挥手。
我冲他喊:“我一定帮你找你的妻子
—”
院长诧异地看着我:“你傻了?他20岁就被送进这里了,哪有什么妻子。”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他说自己读到结尾时哭了。因为他也曾是一名患者,只是后来治疗情况良好,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他说生病的那段日子,常会陷入迷惘、孤独,但头脑中却有一片很纯净的思维空间。在那里,自己是完全的主人,也希望有个人可以坐下来,听听关于那个空间的故事,那样他就会觉得很开心。
他最后写:谢谢你,小妹妹。虽然他们的心已随着头脑荒芜,但依然渴望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完整。谢谢你曾经填补过它。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傻瓜。有些真傻,有些装傻。
我们对待傻瓜的态度往往不那么平和。即使看上去实在可怜至极,大约也只跟上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更有一位朋友声称“宁对十个坏蛋,不交一个笨蛋”。他认为“与一个智勇双全的坏蛋过招,至少可以让自己飞快成长。与一个笨蛋做朋友,只会拉低自己的眼界和判断力。”
然而我们都忘记了,可怜之人可能会有可恨之处,但更多的还是痛入骨髓的可怜之处。
那份可怜,往往是大多数貌似坚强无敌的人们,一生皆未曾领略的寒冷和遥远。
读《流放的老国王》,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此刻落笔的我,也在真诚请求着原谅—对那些曾被自己无意中伤及的灵魂。
没有人从生下来就想当傻瓜,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是一颗不开窍的笨蛋。有多少心酸甚至心碎的起因,很少会有人有耐心坐下来细细倾听;更不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如果经历了与他同样的过往,现在的我会是怎样?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抱怨别人的路好走,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里路。
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瘫痪不起的伴侣,没有心如蛇蝎的亲人,没有绝望缠身的病症。所以不要在遇到小丑一般的存在时,笑得那么大声。摸摸你的心,那里有没有幽邃的空洞,有没有曲折的裂痕,会不会在某个瞬间崩坏。
怜悯他人,即是怜悯未知的自己。也许有一天,你即是他,他即是你。
谁知道在某个地方,会不会也有人冷笑着看着远处眉飞色舞的我们,轻蔑地说:“看,真是一个傻瓜。”
CHAPTER 1
笑而不言,痛而不语
坚持不算正能量,
笑着坚持才算。
我们都忘记了,可怜之人可能会有可恨之处,但更多的还是痛入骨髓的可怜之处。
今年年初,我的老父亲中风,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但却暂时失去了行走和说话的能力。我为他找了当地比较知名的康复医院进行复健。
在那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一个隔壁病房的女人。
确切地说,整间医院没有人不认识她。
她是为了陪护瘫痪的老伴儿在医院长住的。五六十岁的样子,长相平平,身材臃肿,却极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大红、鲜黄、荧光绿……每每在走廊里擦肩而过,都会在她身上嗅到一股浓浓的廉价香水味。
她是整个楼层的梦魇。每天早上5点半,各位陪床的家属还在行军床上酣睡之时,就会被一声粗门大嗓的呼喝惊醒—
“护士!送药!”
“老头子,喝水!”
“哎哟,今天天气真好,可以出去晒晒衣服了!”
……
于是所有人只好悻悻地起床。
她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每天比公鸡打鸣还准时。自顾自大吵大嚷,手下也不停歇,给垃圾桶换纸袋的声音刷拉刷拉,揪得人心烦意乱。
她还喜欢唱歌,从《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到《最炫民族风》,什么歌都唱。刷碗时唱,洗衣时唱,遛弯儿时唱……平翘舌不分加上五音不全,兴之所至还改几句词,简直没法听。
所有人都不喜欢她,提到她的时候面带鄙夷,评价往往是:“自私”、“不懂事”、“害群之马”……有修养的老人则叹一口气,不说什么,看她的背影眼带怜悯,却分明也不认同她的扰民行为,不屑与其计较罢了。
他们出院那一天,她独自推着老伴儿的轮椅,孤零零地站在电梯口。没有人出来送他们,每一间病房的门都关得紧紧的。
我正好从水房出来,看那一双背影忽然莫名有些心酸,于是礼貌性地招呼了一句。
“走啊?”
“是啊。”她见是我,眼睛亮了起来,立刻放开了嗓门,习惯性地大声回答着,口水几乎喷到我的脸上来。
我无奈:“阿姨,我听得到的。”
话出了口,想着反正要分别了,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阿姨,以后你跟别人交流,真的不用说话那么大声……我们听得见……”吞吞吐吐还是把话说完了。
她的眼神慢慢黯淡下来:“姑娘,我知道你们都不喜欢我,可我没办法……”她伸手拍了拍正坐在轮椅上、因为等电梯而有些焦躁的老伴儿,叹了口气。
“我老伴儿,脑血栓压迫了他的神经,眼睛基本看不清东西了,耳朵听不清了,反应远不如以前了。我只能穿点儿鲜艳的颜色,喷点儿香水,这样哪怕模糊点儿,他也能看到我、闻到我。
“我说话声音大,讨嫌,我知道,可那也是为了让他知道我就在身边……我不说话,他就害怕。”
她抬起手来擦了擦眼睛:“我知道他们都说我缺心眼、自私、二百五……可是比起让我老伴儿活下去,活得好一点儿……我宁可当一个万人嫌。”
电梯来了,她不再往下说,推着老伴儿进了电梯,抹了把眼泪向我挥手道别。
我也怔怔挥手,只觉得喉间哽塞,说不出话。
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回到老家休养。某天下楼买菜,遇到一个熟人。
这熟人是个疯子。从我记事时起,她就在那里了—那时她也是个小女孩,每天蹲在路边晒太阳,衣衫褴褛,头发蓬乱,脏兮兮的,见到人就傻笑。不过倒没有什么攻击性,老实得很。如今再遇见,虽是同龄人,头发却都花白了,看上去苍老又憔悴。
我心生怜悯,回家询问母亲:
“楼下的疯子,这些年就没人
管吗?”
母亲笑了笑:“咳,她可不疯。”
“不疯?不疯把自己搞成那样?”我很惊讶。
母亲说,这女人的精神本来是正常的。只是她很不幸地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出生以后父亲大骂母亲,非得再要一个男孩。当年计划生育查得极严,家里又穷得交不起罚款,于是她父亲就想了个损招儿—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报成智障儿童,这样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再生一个孩子了。
“所以她就装疯?”我觉得简直匪夷所思。
“对啊。”母亲叹息一声,“如果不装疯,她爹就往死里打她,这孩子被打怕了,就乖乖装疯,一装就装了20多年。”
“长大以后为什么还要装疯?”我问。
“学东西的年龄全都荒废了,她什么都不会,也没人娶她,人早就废掉了。装疯好歹还有国家救济金养着,就这么混日子呗。总归,好死不如赖活着。”母亲淡淡地说。
高中时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芒种》杂志上,名字叫《第二个天堂》。写的是我陪父亲去某处精神病院检修仪器的经历。
在那间精神病院里,我认识了一个病人朋友,他是个善良温和的男人,一直在跟我说自己有个漂亮妻子和孩子,出门工作时生了病,被送进这里,就再未联系上她们。我安慰他,说结束工作回去时一定帮他寻找他的妻子。
临走那一天他跑出来送我,还给我摘了一大捧我最喜欢的野酸梅,父亲嘲笑我“到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院长大声呵斥,把他赶了回去,他还是不忘回头冲我用力挥手。
我冲他喊:“我一定帮你找你的妻子
—”
院长诧异地看着我:“你傻了?他20岁就被送进这里了,哪有什么妻子。”
这篇文章发表以后,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他说自己读到结尾时哭了。因为他也曾是一名患者,只是后来治疗情况良好,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他说生病的那段日子,常会陷入迷惘、孤独,但头脑中却有一片很纯净的思维空间。在那里,自己是完全的主人,也希望有个人可以坐下来,听听关于那个空间的故事,那样他就会觉得很开心。
他最后写:谢谢你,小妹妹。虽然他们的心已随着头脑荒芜,但依然渴望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完整。谢谢你曾经填补过它。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傻瓜。有些真傻,有些装傻。
我们对待傻瓜的态度往往不那么平和。即使看上去实在可怜至极,大约也只跟上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更有一位朋友声称“宁对十个坏蛋,不交一个笨蛋”。他认为“与一个智勇双全的坏蛋过招,至少可以让自己飞快成长。与一个笨蛋做朋友,只会拉低自己的眼界和判断力。”
然而我们都忘记了,可怜之人可能会有可恨之处,但更多的还是痛入骨髓的可怜之处。
那份可怜,往往是大多数貌似坚强无敌的人们,一生皆未曾领略的寒冷和遥远。
读《流放的老国王》,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此刻落笔的我,也在真诚请求着原谅—对那些曾被自己无意中伤及的灵魂。
没有人从生下来就想当傻瓜,没有人希望自己永远是一颗不开窍的笨蛋。有多少心酸甚至心碎的起因,很少会有人有耐心坐下来细细倾听;更不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如果经历了与他同样的过往,现在的我会是怎样?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抱怨别人的路好走,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里路。
我们是幸运的,没有瘫痪不起的伴侣,没有心如蛇蝎的亲人,没有绝望缠身的病症。所以不要在遇到小丑一般的存在时,笑得那么大声。摸摸你的心,那里有没有幽邃的空洞,有没有曲折的裂痕,会不会在某个瞬间崩坏。
怜悯他人,即是怜悯未知的自己。也许有一天,你即是他,他即是你。
谁知道在某个地方,会不会也有人冷笑着看着远处眉飞色舞的我们,轻蔑地说:“看,真是一个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