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二章 京城(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重生之掌控世界最新章节!
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那时候的沈宏伟听得一脸茫然:“钱锺书是谁?”
开学后不久,几次测验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下来了,寒冷毫无意外地考得一塌糊涂。可是看起来寒冷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到那堆民.国作品和历史古籍中”“小说章节更新最快。“他的性格总是慢悠悠,不着急,无所谓。后来因为在宿舍不讲卫生连累大家被扣分,有同学建议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生气,还是乐呵呵。”沈宏伟说。在寒冷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金山少年的优点是认真的时候一手字写得非常漂亮,语文老师戴金娜把班级的黑板报交给他去写。同班同学潘超安也是寄宿生,有时寒冷课后或周末写黑板报的时候他也在教室里。他发现别人是抄黑板报,而寒冷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shime东西也没有,想到shime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陆乐也发现,寒冷会写文章并非吹牛,有时候寒冷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这种急智和文才其实很早以前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刚到松江二中的时候无人知晓。初中时候寒冷刚进罗星中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彭令凤赞赏不已。彭令凤如今已经退休。住在天海市区,她在电话里头说,在教学生涯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早熟的学生。“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彭令凤发现,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寒冷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写作才能几乎是少年寒冷身上唯一值得一提的“亮点”,他的初中三年实际上过得并不愉快。更多时候他的少年生涯是作为“差生”被其他人见证着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生活邋遢,有时候甚至连作业本都能不翼而飞。如今老师们自然不再说他“坏话”,但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惩罚。少年寒冷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后是整个班众目睽睽的目光。
韩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照顾他读书,把家从亭林镇搬到了离初中较近的朱泾镇,他母亲每天在朱泾和亭林之间挤公交车来回奔波。
这对父子有十分亲昵的一面,在一张老照片里,儿子捏着父亲的脸,两人笑得脸上只剩两排白牙。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的问题。寒冷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有一次因为寒冷没交作业。韩仁均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1998年是赵长天到《萌芽》杂志社任主编第三年,那时候杂志社还没搬到现在巨鹿路这个别致的小院落里。
赵长天清癯,说话的时候喜欢伸出细长的五指,有老式文人的有条不紊,但1998年做这个主编其实焦虑不堪,时常要低声下气地四处找天海的大企业要钱。
当时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要把这本文学杂志拖出泥潭。巅峰时期《萌芽》的发行量是30万份,而到了1995年赵长天接手的时候,只剩下1万份。所有文学杂志都会对那段时期记忆深刻,“全民经商了,作家都下海了”,《萌芽》剩下的读者都是一些已经进入中年的铁杆读者。
那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刚开始热播;四通利方摇身变成新浪网,网易搜狐开始崛起,网络时代隐约在望;作家李敬泽跟朋友在京城聚到一起,商量的还是怎么推出一批“70后”作家,最后作者登出来的照片都是女孩们的艺术照,眼看着严肃的文学活动变成了选秀。对文学杂志来说,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背景。
赵长天开始大力改造这份杂志,刊发了大量的纪实作品,甚至在这本文学杂志上登足球明星范志毅的大块头文章。但是杂志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1997年,赵长天和他的同仁开始新的努力要寻找一批年轻的创作者。一开始找中学教师推荐,收到的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优秀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朝气,赵长天决定由《萌芽》自己来找,李其纲提议举办一个面向学生的作文大赛,声势要大,要获得高校的支持。赵长天和李其纲一起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王铁仙,找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思和,很快谈妥了天海本地的这两家高校。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追念活动上,赵长天见到了陈伯吹的儿子,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聊起了筹划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陈佳洱当即表示北大要全力支持。后来在南京,在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剧本讨论会上,赵长天又遇到了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董健也表态支持。
到了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有了眉目,但彼时没有人可以预见这项赛事的未来。那一批后来成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的孩子们还淹没在人海当中。
被邀请来当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当时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当时我、铁凝和方方其实心里都在担心,很一篇像样的稿件也找不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赵长天、李其纲在大江南北的高校四处奔行的时候,那个又黑又瘦的少年寒冷还在二中的操场上一圈圈跑步,课上课下一刻不停地读老师们都没读过的“怪书”,写一些民.国腔调的文章。
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寒冷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起码不用像在老家,考砸了的时候,他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邻居在后头拉。
宿舍是两室一厅,报到当天。沈宏伟在宿舍里第一次见到寒冷。那时候韩的母亲帮他整理床铺,像所有不厌其烦的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交待学习和生活,寒冷在一边默不作声。
&nbs面临着生活的不适。对寒冷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
在一份寒冷向韩仁均索要的书单里。可以看到,那个年纪的寒冷已经在翻阅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去看的书,书单上包括《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甘餘話》《东坡志林》《芦浦笔记》……寒冷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读到的各种段落,经常刻意用到文章里头炫耀学识。
寄宿生活起码有一点与少年寒冷的期待相符,松江二中这个学校在当时的确有着很多内地学校不及的开明气氛,这是一所诞生于1904年的老学校,初次到这里参观的人会以为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学。图书馆的外墙是条纹细腻的红砖,校门出人意料的是一座始建于千年前的古城门。
松江二中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办文学社、戏剧社、诗歌社。当时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是邱剑云。他如今年纪已经很大,退而不休,时常还在学校帮忙,戴顶圆帽,头发贴着脑门,说话沉稳,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和记者见面时,他站在松江二中那个古城门做的校门下,像是民.国人物穿越而来。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寒冷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寒冷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前一个寒冷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寒冷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寒冷进松江二中不久,买了一本邱剑云写的新书,三天后他读完那40多万字,对人说:“这本书还可以,将来我会比邱老师写得好。”这话后来传到邱剑云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高兴,锐气十足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时进入文学社并不容易,整个学校社员只有24名,需要先自己报名,再经班级语文老师推荐,最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再由邱剑云亲笔写通知吸纳入社。
寒冷由于功课成绩严重不平衡,并没有获得老师推荐,他自己又去找到了邱剑云要求参加,邱剑云最终答应寒冷来参加考试,之后给了他一个“特殊编外社员”的身份。
寒冷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天海三联书店出版。
少年寒冷对钱锺书的崇拜在这两篇文章里到处可见,《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锺书先生一样的毛病”。《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
当时的寒冷还去参加了诗歌社的课程,指导老师是吕玉萍。她对寒冷的才华印象极深,有一次诗歌课上大家写诗,寒冷很快写了一首,横着读意思庄重,竖着读却是恶搞。
1998年12月的一天晚上,教室的电视机里播放《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说钱锺书去世了,正在教室里晚自习的寒冷突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电视前,他盯着电视机良久,转身对班上的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排他前头就剩个李敖。
这一次,教室里没人笑。
这个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差生”很快就在校园里出名了,会长跑,会写文章,还能在联欢会上唱歌,性格极为随和,说话妙语不断,他赢得了很多同学的崇拜。
有一次在食堂,寒冷指着碗里的饭跟同班同学说:“就吃饭这个事情,我马上就能写出5000字。”和开学时候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不同,这次同学们毫不怀疑。
除了写文章,寒冷在所有科目上的表现都是极为糟糕。邱剑云不时听到其他老师议论起寒冷:很多卷子他不做,只是在空白处对卷子本身作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评,甚至连语文试卷也不好好做,数一数差不多赚够60分就停笔了。
邱剑云曾经在文章里用六个字形容了那时候的少年寒冷:才气、狂气、勇气。他特别强调了勇气“为了写作,放弃了数理化,不求走遍天下,只顾驰骋笔下。”
听起来十分潇洒,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韩仁均越来越多地被学校喊去松江,他乘坐一辆公共汽车,又转乘另一辆公共汽车,只是为了到学校听老师对寒冷的批评,然后又匆匆赶回金山。
有一次韩仁均请了假,花了一个下午赶往学校,发现仅仅是因为寒冷一条毛巾没挂好,导致宿舍被扣了分。韩仁均怒火中烧,抓住寒冷一顿暴打。
“差生”寒冷在当时给家人带来的更多是无尽的压力,在朋友和邻居那里抬不起头来,家里有个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做题的“小流氓”从来不是件风光的事。
寒冷的生活更是随心随性。沈杰是当时的寝室长,十几年后说起寒冷依然大摇其头,那时候宿舍卫生评比扣分都是扣在寒冷身上。沈宏伟冬天打水回宿舍,用半壶水夜里泡脚,剩半壶第二天刷牙,第二天一早经常发现水壶里的水一滴不剩,然后寒冷就会嬉皮笑脸地站出来承认是他喝了。
只有一件写作能让寒冷专心致志。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说起寒冷,他的同学们对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一幕场景出现在他们共同描述的回忆里,就是在教室一角,那个永远都在埋头看书埋头写作的少年。
松江二中的教学楼是三座上世纪前半叶的建筑,每座楼都有一个门洞。高一班的门口有个走廊,陆乐发现,有一段时间寒冷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背靠廊柱,从那个位置望出去刚好是高一、高二、高三三座教学楼的三重门洞。后来,寒冷向死党们秘密宣布,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
但晚上回到宿舍,他经常和同学聊起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这是他情绪最高昂的时候,他对睡在对面铺的沈宏伟说:“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锺书是第一,我是第三。”那时候的沈宏伟听得一脸茫然:“钱锺书是谁?”
开学后不久,几次测验考试的成绩很快就下来了,寒冷毫无意外地考得一塌糊涂。可是看起来寒冷并不在乎,只是继续沉到那堆民.国作品和历史古籍中”“小说章节更新最快。“他的性格总是慢悠悠,不着急,无所谓。后来因为在宿舍不讲卫生连累大家被扣分,有同学建议要把他赶出去,他也不生气,还是乐呵呵。”沈宏伟说。在寒冷的推荐下,他也开始翻《围城》。
金山少年的优点是认真的时候一手字写得非常漂亮,语文老师戴金娜把班级的黑板报交给他去写。同班同学潘超安也是寄宿生,有时寒冷课后或周末写黑板报的时候他也在教室里。他发现别人是抄黑板报,而寒冷却是真的“写”黑板报手上shime东西也没有,想到shime随手就写上去,居然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如果不去理会那些错别字的话。
陆乐也发现,寒冷会写文章并非吹牛,有时候寒冷把一些刚刚写好的文章直接拿给他看,文字妙趣横生,看得他乐不可支。
这种急智和文才其实很早以前就显露出来了,只是刚到松江二中的时候无人知晓。初中时候寒冷刚进罗星中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我》就被当时的语文老师彭令凤赞赏不已。彭令凤如今已经退休。住在天海市区,她在电话里头说,在教学生涯里从来没见过这么早熟的学生。“初中开始写作文风就很老练、诙谐。而且他看问题的角度跟同龄人完全不同。”彭令凤发现,闭卷考试的时候其他学生花半小时才能写好的作文,寒冷通常十分钟就写好了,而且接题就做,下笔成文,基本上不做改动。
写作才能几乎是少年寒冷身上唯一值得一提的“亮点”,他的初中三年实际上过得并不愉快。更多时候他的少年生涯是作为“差生”被其他人见证着上课走神,不守纪律,不交作业。生活邋遢,有时候甚至连作业本都能不翼而飞。如今老师们自然不再说他“坏话”,但是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惩罚。少年寒冷被老师单独拎出来。一个人坐在讲台边上,背后是整个班众目睽睽的目光。
韩的父亲韩仁均为了照顾他读书,把家从亭林镇搬到了离初中较近的朱泾镇,他母亲每天在朱泾和亭林之间挤公交车来回奔波。
这对父子有十分亲昵的一面,在一张老照片里,儿子捏着父亲的脸,两人笑得脸上只剩两排白牙。从初中开始,由于学业的问题。寒冷和家人的关系逐渐显露出紧张的一面,有一次因为寒冷没交作业。韩仁均被老师喊到办公室,父亲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1998年是赵长天到《萌芽》杂志社任主编第三年,那时候杂志社还没搬到现在巨鹿路这个别致的小院落里。
赵长天清癯,说话的时候喜欢伸出细长的五指,有老式文人的有条不紊,但1998年做这个主编其实焦虑不堪,时常要低声下气地四处找天海的大企业要钱。
当时他在寻找一个机会,要把这本文学杂志拖出泥潭。巅峰时期《萌芽》的发行量是30万份,而到了1995年赵长天接手的时候,只剩下1万份。所有文学杂志都会对那段时期记忆深刻,“全民经商了,作家都下海了”,《萌芽》剩下的读者都是一些已经进入中年的铁杆读者。
那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刚开始热播;四通利方摇身变成新浪网,网易搜狐开始崛起,网络时代隐约在望;作家李敬泽跟朋友在京城聚到一起,商量的还是怎么推出一批“70后”作家,最后作者登出来的照片都是女孩们的艺术照,眼看着严肃的文学活动变成了选秀。对文学杂志来说,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背景。
赵长天开始大力改造这份杂志,刊发了大量的纪实作品,甚至在这本文学杂志上登足球明星范志毅的大块头文章。但是杂志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1997年,赵长天和他的同仁开始新的努力要寻找一批年轻的创作者。一开始找中学教师推荐,收到的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优秀作文”,内容千篇一律,毫无朝气,赵长天决定由《萌芽》自己来找,李其纲提议举办一个面向学生的作文大赛,声势要大,要获得高校的支持。赵长天和李其纲一起拜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常务副校长王铁仙,找到了复旦大学人文学院的陈思和,很快谈妥了天海本地的这两家高校。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追念活动上,赵长天见到了陈伯吹的儿子,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聊起了筹划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陈佳洱当即表示北大要全力支持。后来在南京,在谢晋的电影《鸦片战争》剧本讨论会上,赵长天又遇到了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董健也表态支持。
到了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有了眉目,但彼时没有人可以预见这项赛事的未来。那一批后来成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的孩子们还淹没在人海当中。
被邀请来当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当时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这个事情靠不靠谱?当时我、铁凝和方方其实心里都在担心,很一篇像样的稿件也找不到。
80后这代人那时候看起来极为平庸。“好孩子”中规中矩,死气沉沉,“坏孩子”染了头发。忙着学“古惑仔”,报刊上开始用“垮掉的一代”这样的外来词汇形容成年人对他们的担忧。
赵长天、李其纲在大江南北的高校四处奔行的时候,那个又黑又瘦的少年寒冷还在二中的操场上一圈圈跑步,课上课下一刻不停地读老师们都没读过的“怪书”,写一些民.国腔调的文章。
松江二中的宿舍生涯让“问题少年”寒冷有机会更放肆地看书和写作起码不用像在老家,考砸了的时候,他在前面逃跑。韩仁均在后面追,邻居在后头拉。
宿舍是两室一厅,报到当天。沈宏伟在宿舍里第一次见到寒冷。那时候韩的母亲帮他整理床铺,像所有不厌其烦的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交待学习和生活,寒冷在一边默不作声。
&nbs面临着生活的不适。对寒冷来说倒更像是一种自由和解脱。
在一份寒冷向韩仁均索要的书单里。可以看到,那个年纪的寒冷已经在翻阅绝大多数成年人不会去看的书,书单上包括《榆下说书》《西溪丛语》《分甘餘話》《东坡志林》《芦浦笔记》……寒冷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摘抄读到的各种段落,经常刻意用到文章里头炫耀学识。
寄宿生活起码有一点与少年寒冷的期待相符,松江二中这个学校在当时的确有着很多内地学校不及的开明气氛,这是一所诞生于1904年的老学校,初次到这里参观的人会以为走进了一个古香古色的大学。图书馆的外墙是条纹细腻的红砖,校门出人意料的是一座始建于千年前的古城门。
松江二中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办文学社、戏剧社、诗歌社。当时的文学社指导老师是邱剑云。他如今年纪已经很大,退而不休,时常还在学校帮忙,戴顶圆帽,头发贴着脑门,说话沉稳,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和记者见面时,他站在松江二中那个古城门做的校门下,像是民.国人物穿越而来。
和同学们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学习糟糕的体育生寒冷完全不同,1998年邱剑云第一次读到高一新生寒冷的文章,看到的是那个成熟老练的睿智少年。前一个寒冷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后一个寒冷才华横溢招人喜爱。
寒冷进松江二中不久,买了一本邱剑云写的新书,三天后他读完那40多万字,对人说:“这本书还可以,将来我会比邱老师写得好。”这话后来传到邱剑云的耳朵里,他感到十分高兴,锐气十足的少年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多见了。
当时进入文学社并不容易,整个学校社员只有24名,需要先自己报名,再经班级语文老师推荐,最后参加考试,通过之后再由邱剑云亲笔写通知吸纳入社。
寒冷由于功课成绩严重不平衡,并没有获得老师推荐,他自己又去找到了邱剑云要求参加,邱剑云最终答应寒冷来参加考试,之后给了他一个“特殊编外社员”的身份。
寒冷给文学社写了不少文章,现在找得到的有两篇,一篇是《戏说老鼠》,一篇是《三轮车》,后来都被邱剑云收录到一本二中学生优秀作文集锦里,书名叫《山阴.道上》,由天海三联书店出版。
少年寒冷对钱锺书的崇拜在这两篇文章里到处可见,《三轮车》开篇第一句就是“我有个和钱锺书先生一样的毛病”。《戏说老鼠》里面则学着钱锺书吊了很多书袋,引用了《诗经》、《三国志》、《史记》、《挥尘新谈》……这两篇文章也深得高一班班主任、语文老师戴金娜的赞赏,她给的评语是:“老练辛辣”、“见微知著”。
当时的寒冷还去参加了诗歌社的课程,指导老师是吕玉萍。她对寒冷的才华印象极深,有一次诗歌课上大家写诗,寒冷很快写了一首,横着读意思庄重,竖着读却是恶搞。
1998年12月的一天晚上,教室的电视机里播放《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说钱锺书去世了,正在教室里晚自习的寒冷突然激动地站起来,走到电视前,他盯着电视机良久,转身对班上的同学说,以后这个世界上写文章,我就是第二了,排他前头就剩个李敖。
这一次,教室里没人笑。
这个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差生”很快就在校园里出名了,会长跑,会写文章,还能在联欢会上唱歌,性格极为随和,说话妙语不断,他赢得了很多同学的崇拜。
有一次在食堂,寒冷指着碗里的饭跟同班同学说:“就吃饭这个事情,我马上就能写出5000字。”和开学时候大家一阵哄堂大笑不同,这次同学们毫不怀疑。
除了写文章,寒冷在所有科目上的表现都是极为糟糕。邱剑云不时听到其他老师议论起寒冷:很多卷子他不做,只是在空白处对卷子本身作一番让人哭笑不得的点评,甚至连语文试卷也不好好做,数一数差不多赚够60分就停笔了。
邱剑云曾经在文章里用六个字形容了那时候的少年寒冷:才气、狂气、勇气。他特别强调了勇气“为了写作,放弃了数理化,不求走遍天下,只顾驰骋笔下。”
听起来十分潇洒,但放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团乱麻。韩仁均越来越多地被学校喊去松江,他乘坐一辆公共汽车,又转乘另一辆公共汽车,只是为了到学校听老师对寒冷的批评,然后又匆匆赶回金山。
有一次韩仁均请了假,花了一个下午赶往学校,发现仅仅是因为寒冷一条毛巾没挂好,导致宿舍被扣了分。韩仁均怒火中烧,抓住寒冷一顿暴打。
“差生”寒冷在当时给家人带来的更多是无尽的压力,在朋友和邻居那里抬不起头来,家里有个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做题的“小流氓”从来不是件风光的事。
寒冷的生活更是随心随性。沈杰是当时的寝室长,十几年后说起寒冷依然大摇其头,那时候宿舍卫生评比扣分都是扣在寒冷身上。沈宏伟冬天打水回宿舍,用半壶水夜里泡脚,剩半壶第二天刷牙,第二天一早经常发现水壶里的水一滴不剩,然后寒冷就会嬉皮笑脸地站出来承认是他喝了。
只有一件写作能让寒冷专心致志。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说起寒冷,他的同学们对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有一幕场景出现在他们共同描述的回忆里,就是在教室一角,那个永远都在埋头看书埋头写作的少年。
松江二中的教学楼是三座上世纪前半叶的建筑,每座楼都有一个门洞。高一班的门口有个走廊,陆乐发现,有一段时间寒冷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背靠廊柱,从那个位置望出去刚好是高一、高二、高三三座教学楼的三重门洞。后来,寒冷向死党们秘密宣布,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