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九十六章 京城行(9)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重生之掌控世界最新章节!
肖易对现在再他脑袋里面的学习系统的了解可以说是绝对很浅薄的,如果是完全正常的学习空间的话,现在肖易开启出来的能力完全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但是因为现在学习空间已经被损坏,再加上因为空间的规则,管家压根就不能主动的跟肖易去说明什么东西,所以肖易虽然每天都要接触一下学习空间,但是他知道的也只是其中一点点罢了。
肖易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但是他却没有主动的去探究什么,因为学习空间的损坏已经成为了事实,而且学习空间势必跟着他捆绑在了一起。而且就算是当初制作出来学习空间的人来到肖易的面前,他都几乎没有办法将学习空间再复活出来,除非他将肖易直接炼化成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让肖易取代管家,不然的话,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知道了这些东西,再加上肖易并不算是追究探源的人,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在乎学习空间真实的情况,而且他更明白,就算是他想要去研究,估计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有太多东西的丢失,可以说现在的学习空间几乎将肖易要探究的想法完全堵死。而现在唯一可以知道学习空间情况的管家不说出来,肖易就算是想要查也没用。
至于管家,跟对方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可以说得话估计他早就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肖易大概清楚。管家的存在除了给予肖易指引之外,更多的则是让肖易去自己研究。管家一切都知道,但是好像没有办法说出来。必须要肖易去触犯,就像是络游戏的那些npc一般,只有他触发了什么东西,才能够得到答案,不然的话管家是不会说什么的。
既然知道自己探查不出来什么东西,肖易当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依然是在学习着空间中的能力。别的不说。只要将这些基础能力这一生能够学完的话,肖易觉得就不枉费自己拥有学习空间一场。
而现在肖易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也就是进行学习。而这一次学习的不是其他能力,就是医疗的能力。肖易可不是喜欢说大话的人,既然已经答应了张果荣他们,虽然对方还真的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是肖易觉得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所以学习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现在正好有时间,先去了解一下也好。在这一路上,肖易在做的事情就是这个。
在这一路上的学习,肖易对医疗也算是有了大概的了解,只是让他奇怪的是其中这个能力并不只是西医,也不只是中医,好像是两则都要学,最后甚至还有了一部分的融合。这让肖易还是有点惊讶的。
虽然对医学不太了解,但是对于中医跟西医的情况还是清楚的。这两个虽然都是医学,但好像一直都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且还都是一直不太对付的体系,现在也可以融合?以前的时候一直听说西医跟中医不和,但是为什么两则一直都不对付,他其实知道的并不清楚,但是现在倒是有了一定的头绪。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基点在于文化起源的不同,导致了目前的不相容。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学主导思想是“原子论”,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分割的手段,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事物是有结构的概念,最终导致西方医学向微观发展的道路;而东方文化则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由于“气”的运动,人与天地在物质组成上没有任何差别,甚至人与天地之间的任何事物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别,中医认为人与天地自然必然是统一的,因此中医药观念中的主导思想是“天人和一”,中医也就走上了向宏观发展的道路。
正是由于文化起源不同,也可以说是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中西医的巨大差别。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性,当人体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西医首先选择的方法是针对这个部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不是通过寻求这个部位与其它部位相关性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式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确定;而中医的思路则截然不同,中医是将人作为整体来施药的,因此它并不首先关注局部的症状和相应的对症治疗,而是更注重这个症状产生的原因,注重病变部位与全身其它部位的关系所产生的结果,治疗也是针对这个结果,通过彼此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所以西医说“治病”,中医讲“养病”,这一“治”一“养”正体现了中医是通过协调人体不同部位的关系来施药的,也就是说是通过一种系统的、宏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中医这门学科作为科学技术,就必须有一个解释或者有一个说明,使它不仅能适用于一个个体,而且可以被推广到更多的个体,也就是说要有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普遍适用性。中医有效,但是中医为什么有效,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我们拿小白鼠作药理实验、针刺实验,最后结果是为了证明中医有效,可是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早就在人体上证明了中医是有效的,这已无须再证明。中医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实践上早已成功的东西,在认识上却尚未开始!毕竟中医和西医代表的是两种差异极大的文化,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文化来概括解释另一种文化。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人文理念、治法方药都给其自身打上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烙印,中医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科学技术成分的文化。有人说我们受现代科学文化思想的熏陶,在一部分文化观念上与西方相融。到大学再学中医,已经是格格不入了。我想这是片面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烙印。已经融会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了。
不信,试问一部《论语》,就算我们牡丹省人恐怕也没多少位能通读过,可是《论语》的精髓在我们的言谈中随处可见,例如:巧言令色、三省吾身、和为贵、温故知新、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三思而行、文质彬彬、暴虎冯河、富贵如云、君子坦荡荡、上行下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任重道远、后生可畏、匹夫不可夺志、因材施教、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人之美、名正言顺、欲速则不达、杀身成仁、见利思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祸起萧墙、患得患失、中庸之道、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等等等等。这些全出自《论语》。其它如《孟子》、《老子》、《庄子》。
即便是佛教传如我国后,与中土的文化相结合演变为现今的佛学,其对人们的思想和中医的贡献也是不可泯灭的。
中医属于特殊的文化体系。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进化形式,它的理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终极解释,这表现在中医药学理论的绝对稳固性,任何新的理论都很难介入。这种稳固性有其优点。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中医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便表现为两种反应:一是直接排斥;二是无力涵容,最终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更新和发展。西医与中医完全不同,西医是文化进化的一般形式,它的发展是开放式的,自然科学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它都可以借用。
其实对于肖易来说,虽然身边全都是西医,但是并不能阻止他对中医的热爱,因为中医有着太过璀璨的文明。
中华民族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中华民族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如果要说意义的话,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
在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yiti的医学模式,怎么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米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
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脚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
《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是什么,就是相面术,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是,如果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manyi,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凭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
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接受。
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华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猛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成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华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未完待续。)
肖易对现在再他脑袋里面的学习系统的了解可以说是绝对很浅薄的,如果是完全正常的学习空间的话,现在肖易开启出来的能力完全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但是因为现在学习空间已经被损坏,再加上因为空间的规则,管家压根就不能主动的跟肖易去说明什么东西,所以肖易虽然每天都要接触一下学习空间,但是他知道的也只是其中一点点罢了。
肖易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但是他却没有主动的去探究什么,因为学习空间的损坏已经成为了事实,而且学习空间势必跟着他捆绑在了一起。而且就算是当初制作出来学习空间的人来到肖易的面前,他都几乎没有办法将学习空间再复活出来,除非他将肖易直接炼化成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让肖易取代管家,不然的话,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知道了这些东西,再加上肖易并不算是追究探源的人,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在乎学习空间真实的情况,而且他更明白,就算是他想要去研究,估计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有太多东西的丢失,可以说现在的学习空间几乎将肖易要探究的想法完全堵死。而现在唯一可以知道学习空间情况的管家不说出来,肖易就算是想要查也没用。
至于管家,跟对方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果真的可以说得话估计他早就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肖易大概清楚。管家的存在除了给予肖易指引之外,更多的则是让肖易去自己研究。管家一切都知道,但是好像没有办法说出来。必须要肖易去触犯,就像是络游戏的那些npc一般,只有他触发了什么东西,才能够得到答案,不然的话管家是不会说什么的。
既然知道自己探查不出来什么东西,肖易当然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他依然是在学习着空间中的能力。别的不说。只要将这些基础能力这一生能够学完的话,肖易觉得就不枉费自己拥有学习空间一场。
而现在肖易正在做的事情,当然也就是进行学习。而这一次学习的不是其他能力,就是医疗的能力。肖易可不是喜欢说大话的人,既然已经答应了张果荣他们,虽然对方还真的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是肖易觉得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去做。所以学习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现在正好有时间,先去了解一下也好。在这一路上,肖易在做的事情就是这个。
在这一路上的学习,肖易对医疗也算是有了大概的了解,只是让他奇怪的是其中这个能力并不只是西医,也不只是中医,好像是两则都要学,最后甚至还有了一部分的融合。这让肖易还是有点惊讶的。
虽然对医学不太了解,但是对于中医跟西医的情况还是清楚的。这两个虽然都是医学,但好像一直都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且还都是一直不太对付的体系,现在也可以融合?以前的时候一直听说西医跟中医不和,但是为什么两则一直都不对付,他其实知道的并不清楚,但是现在倒是有了一定的头绪。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基点在于文化起源的不同,导致了目前的不相容。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学主导思想是“原子论”,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分割的手段,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事物是有结构的概念,最终导致西方医学向微观发展的道路;而东方文化则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由于“气”的运动,人与天地在物质组成上没有任何差别,甚至人与天地之间的任何事物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别,中医认为人与天地自然必然是统一的,因此中医药观念中的主导思想是“天人和一”,中医也就走上了向宏观发展的道路。
正是由于文化起源不同,也可以说是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中西医的巨大差别。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性,当人体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西医首先选择的方法是针对这个部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不是通过寻求这个部位与其它部位相关性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式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确定;而中医的思路则截然不同,中医是将人作为整体来施药的,因此它并不首先关注局部的症状和相应的对症治疗,而是更注重这个症状产生的原因,注重病变部位与全身其它部位的关系所产生的结果,治疗也是针对这个结果,通过彼此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所以西医说“治病”,中医讲“养病”,这一“治”一“养”正体现了中医是通过协调人体不同部位的关系来施药的,也就是说是通过一种系统的、宏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中医这门学科作为科学技术,就必须有一个解释或者有一个说明,使它不仅能适用于一个个体,而且可以被推广到更多的个体,也就是说要有可证实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和普遍适用性。中医有效,但是中医为什么有效,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我们拿小白鼠作药理实验、针刺实验,最后结果是为了证明中医有效,可是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早就在人体上证明了中医是有效的,这已无须再证明。中医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实践上早已成功的东西,在认识上却尚未开始!毕竟中医和西医代表的是两种差异极大的文化,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文化来概括解释另一种文化。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人文理念、治法方药都给其自身打上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烙印,中医也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科学技术成分的文化。有人说我们受现代科学文化思想的熏陶,在一部分文化观念上与西方相融。到大学再学中医,已经是格格不入了。我想这是片面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烙印。已经融会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了。
不信,试问一部《论语》,就算我们牡丹省人恐怕也没多少位能通读过,可是《论语》的精髓在我们的言谈中随处可见,例如:巧言令色、三省吾身、和为贵、温故知新、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三思而行、文质彬彬、暴虎冯河、富贵如云、君子坦荡荡、上行下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任重道远、后生可畏、匹夫不可夺志、因材施教、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成人之美、名正言顺、欲速则不达、杀身成仁、见利思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祸起萧墙、患得患失、中庸之道、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教学相长、玉不琢不成器……等等等等。这些全出自《论语》。其它如《孟子》、《老子》、《庄子》。
即便是佛教传如我国后,与中土的文化相结合演变为现今的佛学,其对人们的思想和中医的贡献也是不可泯灭的。
中医属于特殊的文化体系。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进化形式,它的理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了一种终极解释,这表现在中医药学理论的绝对稳固性,任何新的理论都很难介入。这种稳固性有其优点。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中医对于异质文化的入侵便表现为两种反应:一是直接排斥;二是无力涵容,最终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更新和发展。西医与中医完全不同,西医是文化进化的一般形式,它的发展是开放式的,自然科学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它都可以借用。
其实对于肖易来说,虽然身边全都是西医,但是并不能阻止他对中医的热爱,因为中医有着太过璀璨的文明。
中华民族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中华民族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如果要说意义的话,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
在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yiti的医学模式,怎么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米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
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脚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
《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是什么,就是相面术,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是,如果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manyi,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凭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
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接受。
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华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猛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成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华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未完待续。)